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12月11日 星期三

    为普通人的生活注入文学的光亮

    作者:刘雁翎 《光明日报》( 2024年12月11日 14版)

      张映姝的诗集《她·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5月出版),以组诗的形式完成一次对女性群像的书写和描摹。作品描绘出一个个鲜活的女性形象,娓娓道来的讲述、温情的描写、留白的叙事,极尽事理又满怀深情,我在诗句中看到了不同时代背景下独特、生动且丰盈的一个个“她”。诗人不仅是创作者,也是记录者,透过“她们”,记录普通人的生活,关心普通人的命运,为普通人的生活注入文学的光亮。时光流转中的生命能量和精神力量,在一句句新诗里生长出来,成为诗集的诗意底色。

      张映姝在《〈她·们〉是一件意外又珍贵的礼物》中讲:“灵感是昙花一现,持久的芬芳源自深刻而持久的挖掘和思考。”诗人以生活之眼、阅读之眼、心灵之眼,发现、观察和描摹女性。从身边熟悉的人到偶遇的人,从书本人物到新闻报道中的人,从红色经典故事“半条棉被”里的徐解秀老人到“四道坝村的女支部书记”,都是诗人创作的源头。书中的大部分女性形象是诗人运用人类学的田野方法,深入实地访谈呈现出来的。2023年,她被单位派往新疆喀什麦盖提县参加驻村工作,在此期间,她奔波于乌鲁木齐、吐鲁番、鄯善、昌吉、伊犁等地,采访了许多普通女性,捕捉她们被生活的琐碎细细打磨后焕发的动人光辉。在诗人的笔下,有巴扎上卖货的女人、女服装设计师、女非遗传承人、企业女创始人、田间劳作的妇女等。她以文学的形式记录下努力生活的一个个普通女性,记录不同行业、不同时期的女性生活,让读者透过诗人的笔真切地触摸历史。

      诗人是通过观察、感知、想象来理解世界的,然后借助艺术思维加以呈现。生命与情感经验的厚度是由不断累积的瞬间体验所决定的,细节是无数个瞬间体验的凝聚。张映姝正是使用这种叙事性的细节来建构诗歌情境。她的创作视角聚焦于女性群体的不同面向,以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描写了“她们的优秀,不仅仅是事业、理想达成的成功,更有面对生活厄运、人生挫折、历史波澜所历练出的豁达通透、百折不挠、笑看风云的精神之美”。

      张映姝在《库木塔格沙漠看日出的女人》中写道,“她早已确定,光的起点/太阳露出了头。不是云层后的凌空一跃/太阳在奔跑,向南/她揉揉眼睛。露头的太阳/还在奔跑,向南,向南/奔跑中,露出臂膀、腹部/舒展四肢,长出双脚”。在这首诗里,细节丰富了抒情主体的形象,动作、语言等多种细节营造出强烈的现场感。“太阳”这个生动的意象被赋予多层次的情感空间,平常的生活变得鲜活起来,有了跌宕的层次,变得灵动而有诗意。由于文字充满力量感和无限生机,诗歌也就有了美学的意义。

      写生活,写时代,以诗学的笔触描写生活,可以更好地抵达生活的真相,增强诗歌的共鸣度和感受力。诗人由一个人看到一群人,看到她们命运的相通性。诗人与她、她们的情感共鸣,转换为读者与作者的情感共振。张映姝常常将抒情对象个人的情感与时代融为一体,与其说她是诗人,不如说她是她们的捎话者,透过“诗歌”,重新理解她们与世界的关系,重新审视文学与生命的关系。

      写她们实际上是诗人在展现一种自觉,诗人通过对她们的观察与交谈,来完成一次次自我潜意识的书写,以及对生活世界与生命存在的思考。

      (作者:刘雁翎,系浙江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