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12月07日 星期六

    言而有据 谨且信实

    ——评《汉服的形成——东周秦汉服饰的考古学研究》

    作者:华梅 《光明日报》( 2024年12月07日 12版)

        《汉服的形成——东周秦汉服饰的考古学研究》 王方 著 科学出版社

      世纪之交时,伴随着“国学热”,先是大学生对汉服表现出浓厚兴趣,而后大众也将目光投了过来。现如今,二十余年过去,这股热潮似乎没有褪去,且呈方兴未艾之势。

      如果就“汉服”两字溯源,它曾出现在《辽史·仪卫志二》中:“会同中,太后、北面臣僚国服;皇帝、南面臣僚汉服。乾亨以后,大礼虽北面三品以上亦用汉服;重熙以后,大礼并汉服矣。常服仍遵会同之制。”清代谈迁《北游录·纪闻下》记载:“辽史,太宗德光入晋后,皇帝与南班汉官用汉服,太后与北班契丹臣僚用国服。其汉服即五代晋之遗制也。”这里所说的“汉服”,是指中原传统礼服。另外,近代徐珂在《清稗类钞·服饰》中写道:“高宗在宫,尝屡衣汉服,欲竟易之。一日,冕旒袍服,召所亲近曰:朕似汉人否?一老臣独对曰:皇上于汉诚似矣,而于满则非也。乃止。”以上两处“汉服”,是按民族对服装进行划分。还有一些点明汉服的文字,如明代文震亨《长物志·衣饰》“至于蝉冠朱衣、方心曲领、玉佩朱履之为汉服也,幞头大袍之为隋服也,纱帽圆领之为唐服也……”这里是按朝代来论服饰。虽有上述记载,但综而观之,直接谈及汉服的古籍并不多。

      我们现在说的汉服,和几十年来说的唐装,以及根据清代旗女袍服创造的改良旗袍,都指的是在西服东渐之后,国人追寻区别于西方、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以此来显示我们的文化血脉。因此可以说,今天所认定的汉服,指的是中华民族典型的服装样式或风格。它集中了中国汉、唐两代的服装特征,又沿用了宋、明的服装款式与纹样。

      如今,穿着汉服的人虽多,旅游业发展带动的汉服展演虽盛,但人们对汉服的来龙去脉与文化内涵却知之甚少。

      近来,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王方送给我《汉服的形成——东周秦汉服饰的考古学研究》(以下简称《汉服的形成》)一书,让我眼前一亮。这种内容的研究,在当前真是太需要了。

      翻阅这本数十万字的考古学论著,首先感动我的是作者在资料采集方面下的大功夫,密密麻麻的参考文献名目说明了该书的严肃性和可信度。作者主要选取东周与秦汉的服饰作为研究对象,但书中也谈及西周,这是必然的。《周礼》《仪礼》《礼记》所记载的服饰制度,是西周时期已经形成的。书中所说的深衣,虽是战国时期典型式样,但《礼记》中已有“深衣篇”。“深衣篇”言明:“古者深衣盖有制度”,如“制,十有二幅,以应十二月。袂圆以应规,曲袷如矩以应方,负绳及踝以应直,下齐如权衡以应平。”紧接着,该篇又说明了这些制式与圣人、先王、父母特别是天地的关系。这不正是中国传统服装的灵魂所在?一个“深”字,既囊括“上衣下裳”的秩序,又彰显了先民“衣者隐也,裳者障也”以为“蔽体”的意识。

      我曾从事中国服装史教学、研究近半个世纪,出版了一些著作。但是,我没有田野考古的经历,只是在《人类服饰文化学拓展研究》专著里设了“服饰考古学”一章,因此便觉,相比这本书,那十万字只是泛言,没有如这本书里的纯正考古学论证。

      《汉服的形成》重点研究秦汉时期汉民族服饰的考古发现与主要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秦汉时期汉民族的服饰文化。尤为可贵的是,书中专设“秦汉时期边远地区的服饰文化面貌”一章,这是以往研究的弱项。从中我们可知,其实秦汉时期边远地区的服饰文化与中原地区紧密相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书中还大胆提出“东周服饰文化的二元格局与深衣体系的建立”以及“秦汉服饰的三段式发展”等论断,这是以现代学术理念分析历史文化根源及其状貌,亦是难得。

      该书中,“西汉中期服饰的趋同化发展”“西汉晚期至东汉服饰的稳定化拓展”两部分显然有独到之处。关于“汉服”与“楚服”的主要差别,以及两者的文化渊源,当今鲜有研究先例。这说明,作者力求探究汉服在与其他区域服饰相互影响中逐步形成的过程。这些,正是服饰文化研究所需要的。只有众同道分别从考古学、社会学、哲学、心理学、艺术学等诸学科出发,才有可能使我们的传统服饰文化彰显其厚重的历史与璀璨的魅力。期待有更多好的著作助力汉服文化传承下去。

      (作者:华梅,系天津师范大学教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