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12月04日 星期三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立足行业前沿 培养电子信息拔尖创新人才

    作者: 《光明日报》( 2024年12月04日 09版)

      近年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积极响应“新工科”建设要求,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构建特色鲜明的电子信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院遵循“强基础、重实践、倡创新”的育人理念,立足电子信息产业前沿,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扎实专业基础、精通自主全栈技术、富有创新创业精神的电子信息拔尖创新型人才。

    明确四大维度 培养电子信息拔尖人才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电子信息产业现已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为推动行业创新发展,学院积极响应新形势新要求,立足专业特色,深度剖析电子信息产业前沿的人力资源需求、专业能力和素质能力要求,明确“面向自主、强基铸魂、紧扣前沿、专创融合”4个维度,探索和践行电子信息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行业发展激活新动能。

      “面向自主”指构建“自主引领、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产业学院,与华为等领军企业精准对接,并设立特色班级。“强基铸魂”指推动“四化并举”电子信息基础课程改革和“北斗繁星”课程思政工程,强化基础课程建设和思政元素融入。“紧扣前沿”指构建“四域融通、理实交叉”的产教融合数智课程体系,覆盖数据通信、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共建16门新型产业课程,形成“双师培养+双元训练”实践教学网络。“专创融合”指开创“三微赋能、三创进阶”的“双创”教育路径,通过“启迪创新思维、激发创新能力、助力创业实战”,助推学生创新创业。

    面向自主 打造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传统专业教学中,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与行业需求结合不紧密的问题,学院聚焦专业特色和办学宗旨,面向电子信息领域科技自主行业,构建“自主引领、校企共育”的“5+2+X”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与业内头部企业、科研院所深度合作,精准对接自主全栈技术人才需求,着力满足电子信息拔尖创新型人才自主培养的迫切需求。

      2020年,学院与华为联合设立实验班,依托通信工程国家一流专业,携手华为数据通信研发团队,充分发挥“智能基座”产教融合高校业务资源,率先打造数据通信方向华为拔尖人才实验班。在4年教学实践中,华为实验班引入产业前沿技术理论,交叉贯通学科知识和行业应用实践,同时深度融合华为教育产业资源和学院教学资源。2020级华为班学生必修课成绩优秀率达89%,基础课平均成绩优异,在通信工程专业大类学生中名列前茅。

      与此同时,学院还与中移物联、中电熊猫等企业合作,分别设立“电子信息工程中移物联创新班”“电子科学与技术中电熊猫创新班”,并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合作开办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长望拔尖班。合作企业及科研院所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和质量评价等环节,实现“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三链融合。

    强基铸魂 推动课程教学改革

      以“北斗精神”为指引,学院大力推动“四化并举”电子信息基础课程改革和“北斗繁星”课程思政工程,将基础课程建设和思政元素有机融合,有效提高育人质量。

      学院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量学生能力培养、知识探索和全面发展;通过“六统一、一分离”的规范化举措优化电子信息基础课程,涵盖“信号与系统”“电路分析基础”等5门国家一流课程;建立多样化的课程资源,新建教学视频1000余个、习题5000余道和200余个实验项目,年均受益学生超4000人;积极推进立体化教学方法改革,推广项目式、翻转式、混合式等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

      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学院深入挖掘中国航天在北斗系统研发过程中凝练的“北斗精神”,重点打造“北斗繁星”课程思政工程,融合专业特色,拓展育人平台,构建具有鲜明电子信息学科特色的思政育人体系,取得丰硕成果。依托全国样板党支部和江苏省标杆院系,学院实现教师课程思政培训全覆盖,并编撰《电子信息类课程思政案例集》,精选100个案例,构建20门课程思政示范课,获得良好反响。

    紧扣前沿 构建数智课程体系

      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学院紧扣专业前沿,打通产业前沿数智技术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常态化融入渠道,构建“四域融通、理实交叉”的产教融合数智课程体系,打造覆盖“云—端—网—通”的“四域融通”产教融合数智课程16门。

      学院与熊猫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天线原理与应用”“微波技术”2门课程,开展“菁英计划”联合培养,通过“双导师制”共同指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融入实际工程,形成产业应用。

      此外,学院与华为合作开发“下一代互联网技术”“云技术原理与应用”等10门课程,覆盖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与中移物联合作开发“物联网智能终端设计”“物联网系统体系架构设计”等4门课程,并共建智慧物联网实验平台。平台助力学生获得蓝桥杯嵌入式大赛全国一等奖3项,3S物联网三创大赛全国二等奖2项。在此基础上,学院建立2个校内实训基地、23个企业实习基地和10个校企联合实验室,聘请50余名企业工程师,建立了“双师培养+双元训练”的实践教学网络。

      拔尖创新班以点带面,横向拓展至全校电子信息类8个专业,覆盖在校生总计约2700人,年均开展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9项,形成从“理论教学”到“专业实训”再到“项目实战”的拔尖创新人才实践能力培养路径。

    专创融合 探索“双创”教育路径

      促进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深度融合,是学院培养电子信息拔尖创新人才的关键举措。为推动“双创”教育系统化发展,学院重点打造“三微特色工作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积累创业实战经验。

      学院“三微特色工作坊”中,“微心愿”重在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定期开展“北斗讲坛”“智荟高端论坛”“创享青春论坛”等品牌活动,引导学生“早进团队、早进课题、早进平台”,培养“发散、跳跃、批判、逆向”创新思维。“微星光”旨在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创新元素,开设“微机原理与单片机技术实验”等专创融合课程6门,施行本科生导师制,组建赛教结合动态实训班8个,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微服务”侧重于为创业实战助力,依托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平台,通过“引导培育、孵化扶助、实战磨砺”推进“双创”成果落地转化,平均每年培育入园项目60项,成功孵化市级瞪羚企业1家。

      学院注重在课堂中融入创新元素,通过品牌活动营造浓厚的“双创”氛围。由专业导师带领学生参与科研工作,通过赛教结合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依托国家级创业平台推进成果转化,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培育了一批高水平创新创业项目。

      经过多年的不懈探索与实践,学院学生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升学率由2015年的22.68%攀升至2024年的54.09%,高质量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涌现出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家重大人才计划领军人才等一批卓越人才。专业建设成绩显著,学院获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国家一流本科专业、首批国家现代产业学院、首批省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和国家级规划教材等。“双创”教育成果丰硕,学院学生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等一批高水平奖项,成果获得专家、同行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未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将继续遵循“强基础、重实践、倡创新”的育人理念,锚定行业发展方向,持续完善教育教学模式,努力培养电子信息拔尖创新型人才,探索特色鲜明的育人路径,为电子信息行业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