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谈“梦想”号】
“梦想”号的建成并入列,令我感到非常振奋。我们有了一艘能够实现地球科学家梦想的“国之重器”。
船上配备有四种不同的钻井作业模式和三种取心方式,更有深达11000米的钻井能力,资源勘探与科学考察并行设计,能够满足大洋科学钻探、天然气水合物勘查试采、海洋油气勘探和深远海科学考察等多种需求。利用这些先进的能力,我们能不能打穿莫霍面,进入上地幔,改变地球科学史?这对我们而言,既是巨大的机遇,也是挑战。
我认为,要实现这个重要的目标,解决全球性的科学问题,应当尽快建立把技术、硬件优势转变成科学优势的全球共商机制,通过对话、共商的模式,凝聚共识,共享发展成果,最终形成全球认可和积极参与的科学规划。
(本报记者杨舒采访整理)
(项目统筹:本报记者 陈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