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以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引领,以“人才培养高质量、产业服务高层次”(双突破)为目标,以“工程项目育人化、育人活动工程化”(两化)为指导,聚焦非标自动化产业,深耕产学研创、岗课赛证,打造了一支集教育教学、培养培训、产研服务于一体、多专多能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以下简称“团队”)。
组建校企教师团队 构建能力培养体系
学校通过“三双工程”(双引、双送、双向)组建校企教师团队,制定“校企共建、内培外引、多元评价”的专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加强校企共享人才、项目、技术等资源,构建团队教师能力培养体系。“十年机电路,三部创业史”,团队秉承创新思想,围绕工程教育“双交付”(项目+现场工程师),实施“三转”,即“把企业生产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把教育教学资源转化为企业人力资源,再把企业人力资源转化为生产资源”,提出“六基于”工程教育实施途径(基于高端装备产业找企业、基于企业关键技术选项目、基于真实工程项目定岗位、基于岗位需求能力组课程、基于课程教学实施设场景、基于场景实现产品人才双交付),与博众精工等企业进行深度合作,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制定管理办法,建成“能吃、能住、能学、能练、能创”的众信智能产业学院和博众精工现场工程师学院,成功申报河南省第一批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并入选教育部第一批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项目。
优化教学模式 打造“三即育人”品牌
团队以工程教育“双交付”为目标,全面实施“三即育人”(入学即入职、学习即上岗、毕业即就业创业),深入企业“驻厂蹲点、驻厂包线”。对标职业能力需求,遴选企业8大工程项目,选定5个典型岗位,梳理63项岗位职责,并将其归纳为8大核心能力,量化为24项能力指标,提炼162项知识/技能单元,绘制知识和能力双“U”图谱,组建31门核心课程,构建以真实工程项目为载体的项目式课程体系。充分考虑产业运行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通过“旺工淡学”的实施策略,打破学期束缚,对标职岗、按需配课,改革院历、制定课表,分为“理实一体、岗位实战、赛证融通、就业定岗”四阶段;通过“初始、进阶、赋能”三进阶培养解决工作现场复杂问题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把教学运行融入企业现场,打造以工程项目实施为主线的“四段式三进阶”教学运行体系。围绕企业项目,引入绩效考核,结合教学考核与生产过程、项目交付标准,制定《学生绩效考核表》和《工程项目质量考核表》,取消传统考试形式,量化为工作能力、工作品质、工作纪律和工作素养等方面指标,进行全方位、过程性教学评价。
凝练改革经验 培育高质量特色成果
团队高度重视对改革创新过程的经验总结,先后被评为“河南省首批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河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等。围绕高端装备,依托博众精工等企业,近3年,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培养1200余名非标自动化产业急需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获国家级项目和荣誉15项、省级40余项,被评为河南省最美职教品牌。
未来,团队将继续聚焦打造产教融合共同体,打造河南机电特色的工程教育育人模式,为现场工程师培养专项计划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河南机电工程教育范本。
(李 伟 张黎燕 毛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