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10月25日 星期五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探索独立学院“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古家军 张世月 陈斌 《光明日报》( 2024年10月25日 12版)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动了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商业场景,对培养商科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新商科”应运而生。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自2017年对“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在培养面向未来的“应用型、创新型、区域化、国际化”的“新商科”应用型人才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顶层设计:“新商科”建设 2.0到3.0

      学院于2017年提出“新商科”建设工作方案,以省级重点建设实验教学中心——“新商科智慧运营中心”为支撑,建设工商管理类、财会金融类、电子商务类和数字媒体类四大专业群,探索跨学科跨专业改革之路,促进各专业群的转型升级和交叉融合发展。2021年,学院对方案进行迭代,“新商科”建设2.0版进一步明确了学院“新商科”建设的时间点、路线图和具体任务,以“新商科”课程建设为着力点,逐步推动传统商科专业内涵改造升级。2023年,学院提出“13410”计划,强调学院发展需聚焦“一个中心”不改变,即坚持以“新商科”为中心的发展方向不变、不断深化“新商科”内涵,继续基于传统商科的优势专业,强化数智赋能,持续推动交叉融合,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构建办学特色与社会需求相匹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实践教学与产教协同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多措并举推进学院“新商科”建设由2.0版向3.0版升级。

    专业优化:响应需求 交叉融合

      学院及时响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以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求为导向,推动专业优化调整。在增设体现交叉融合、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兴商科专业的同时,主动调整定位不明确、特色不突出、条件较薄弱的专业,积极布局“新工科”专业,探索构建以“新商科”为主体、以“新工科”为支撑的学科专业体系。积极申报人工智能、物联网工程等工科专业,以大数据技术赋能“新商科”专业管理类、金融类、贸易类专业,围绕数字经济时代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需求,推动“商业+数字+人文”融合,深入推进专业迭代。目前,学院已全方位构建起“新商科”专业和赋能“新商科”专业的学科专业格局,从国际贸易到跨境电商、金融学到金融科技、经济学到数字经济、物流到供应链管理、新闻传播到数字媒体等,全面推进专业的优化与迭代。

    分层教学:拔尖创新 因材施教

      学院充分发挥人才培养方案顶层设计的指挥棒作用,在各专业全面推广分层分类教学。在四年制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科学设置考研深造与就业创业2个不同方向的个性化教育模块,于第5-7学期进行分类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对专升本的学生依据入学时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水平,实施“补基础”和“强实践”策略,分层分类制定培养方案。新版培养方案充分考虑学生的共性特征,同时兼顾不同专业背景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对跨专业升本的学生注重“补基础”,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对有专业基础的学生注重“强实践”,加大实践教学比例,提升学生的知识深化以及实践能力。

      为强化学院人才培养特色,学院自2014年以会计学(ACCA)、金融学(CFA)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先后开设了雅思卓越班、基业长青实验班、会计专业实验班。其中,基业长青创新实验班是学院为适应民营企业数字化和国际化发展趋势,面向“专精特新”型企业发展路径,集成学院“新商科”优势,培养基业长青创新型商业领袖、塑造“数智管理”拔尖型商业人才而专门设立的特色班。

    课程迭代:铸“金”课 挤“水”课

      学院以“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实践育人、AI融合”为导向,分类推进“高阶应用”“特色实践”“素养提升”“AI融合”四类“金课”建设,有效提升“第一课堂”教学质量;将学生科技竞赛融入培养方案,设置相应学分,将学科竞赛作为建设“第二课堂”的主抓手,通过“以赛促学”提高学生理论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依托人工智能与电子商务学院,打造具有杭商特色的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程体系;将职业生涯指导相关课程纳入培养方案,开设职业生涯指导专项讲座,为学生提供简历指导、面试指导(无领导小组讨论实训)、礼仪指导、劳动合同法解读等服务,满足学生就业需要。

    课堂提质:教学增效 学习强化

      学院持续推进“人工智能+教学”,全面推广知识图谱在课程改革中的应用,通过大班授课与小组讨论相结合、小班教学与深度研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推进课堂教学范式改革,开展适合商科专业特点的体验式、研讨式、探究式、案例式、情景式教学,鼓励教师建立非标准答案考核体系,包括案例讨论、调查报告、随堂测验等,将课堂搬进智慧教室、搬进“新商科”实验室、搬进企业生产现场,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进一步彰显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借助课程平台的AI助教等工具,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监控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按计划学习并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探索“线上+线下”、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推动学生学习模式向自主性学习、过程性学习和体验式学习转变。不断完善学习效果反馈机制,促进教师及时调整和改进授课方式,真正做到教师教学提质增效,学生学习精准优化。

    实践育人:产教融合 校地协同

      学院将实践教学作为高水平“新商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坚持产教融合,校地协同,设计了“社会认知、企业认知、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的4年不间断全过程实践教学。

      深化产教融合,将“新商科”建在产业上。学院要求各专业联系2-3家优质企事业单位,推进实践教学“请进来”“走出去”,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业界专家,通过“实务精英进课堂”活动讲授相关专业课程,构建“双师型”教学环境,将产业前沿搬进课堂;开展“实践周”活动,鼓励教师将课堂延伸到企业和基地。目前,学院与京东物流、国贸数字等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与遥望科技等企业共建产业学院7个,同时在省内建有187个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各二级学院充分利用实习实训基地的实践资源,在寒暑期不间断开展实习实训活动,2024年暑期,管理学院向桐庐县人社局、认养一头牛、浙大冰虫、吉利富江等单位企业输送了一大批长期实习生,为学生构筑了卓越、全面的实习实训平台。

      强化校地协同,将人才培养融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学院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如亚运会马术项目、马拉松、桐庐山水艺术节、快递产业大会等大型活动,不断提升学生在服务区域社会经济、乡村振兴的参与度。2022年杭州亚运会期间,艺术学院师生与桐庐陇西村合作完成了助力亚运马术主题“彩色油菜花梯田艺术景观设计”的农旅融合项目;2023年,学院创业学院积极拥抱新业态,与相关单位共建“云起杭商,创播未来”直播共富工坊,短短一年时间,基地不仅创下了杰出的销售成绩,还培养孵化了一批具有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新媒体创作与运营人才;2024年,学院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被确定为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智库联盟成员单位,研究院多年来致力于服务地方乡村振兴战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已与杭州市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校企合作项目。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结合自身特色,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提前布局、精心谋划、周密部署,精准选择赛道,着力下好“新商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先手棋”,真正服务于国家、区域发展的战略需求。

      (作者:古家军 张世月 陈斌)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