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10月22日 星期二

    马黎明:在攻克一线生产难题的实践中大展身手

    作者:本报记者 杨珏 李建斌 本报通讯员 殷姗珊 《光明日报》( 2024年10月22日 04版)

      “每天除了下井巡查,一有空我就会钻到宿舍与一块块巴掌大小的电路板较劲,其中最小的元件只有米粒大小……”在全国煤炭行业“劳模工匠助企行”暨第二届“院士·工匠论坛”活动上,来自山西的矿山安全守护者马黎明正在进行演讲。

      马黎明从小就喜欢研究无线电,2002年从西山技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镇城底矿监控队,成为一名安全仪器监测工。安装、调试井下的安全监测系统,并对安全仪器进行维护检修,是他工作的主要内容。

      “煤炭开采时伴生的甲烷、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时刻威胁着矿工的生命安全。我要让大家平平安安地回家。”秉持着这份信念,在长期工作中,马黎明总结出“监控快速排除故障作业法”,编制了甲烷传感器“看、听、查、修、验”维修五步法,承担起守护矿工安全的重责。

      20多年来,马黎明带领同事排除监控系统故障及事故隐患800多起,经他之手发出的设备合格率达100%。“攻克企业安全生产难题是我最大的‘业余爱好’。”马黎明表示。

      甲烷传感器是矿井下一种重要的监测传感器,其核心在电路板。然而,大多数生产厂商并不提供设备仪器的电路板设计图,一旦出现故障,往往只能换新,这导致大量故障设备被废弃。

      看着越摞越高“无法修复”的传感器,马黎明萌生了一个念头:如果我自己画出电路图,测出每个技术参数,是否能让它们“重获新生”,为企业节约成本?

      历经700多个日夜,马黎明终于成功绘制出34张电路图,几乎涵盖了当时所使用的各类传感器。马黎明说:“有了这些电路图,检测维修工作就会变得更容易更高效。”

      近年来,他带领团队为企业修复各类传感器1200多台,节约成本200多万元,甚至一些同行单位也来借用这些电路图使用。

      谈起多年来的奋斗历程,回想起2014年站在党旗下宣誓的那一刻,马黎明仍激动不已:“强烈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激励着我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为矿山安全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015年,“马黎明创新工作室”成立,他知道落在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为了帮助工作室成员提高技能水平,他亲手制作教学用具,并利用闲暇时间建立了一套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模拟实验台,实现了学习与应用的融合,收效双佳。不仅如此,他还编制了安全生产监控系统培训教材,努力把个人技术优势转化为群体优势。

      “在做好技术创新工作的同时,我也越来越感到自己有责任培养更多新人。只有大家的技术素养都提高了,煤矿安全发展才能有坚实的基础。”马黎明说。

      依托自己的创新经验,马黎明着手组织工作室成员收集工作中的各项难题,定期进行整理和研讨,并鼓励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揭榜挂帅”,在攻克一线生产难题的实践中大展身手。

      近10年时间,马黎明带领团队先后研制出语音报警断电功能测试仪、煤矿用风筒状态监测装置等创新成果60余项,攻克了煤矿安全监测中的一系列技术难关,其中多项技术装置获得国家专利认证。

      如今,以他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已从一间不足50平方米的小屋变成占地近700平方米的“大工坊”,团队规模也扩展到20多人。

      而让马黎明最骄傲的是,他为矿上培养出了5名技师、17名高级工。其中,王延冬、张喜平、杨亚辉获得了西山煤电技能比武状元。

      “我在矿山找到了建功立业、成长成才的舞台,每一次创新成功、每一个荣耀时刻,都是我再出发的新起点。”着眼当下,马黎明十分感慨,“我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党员,立足本职、不断创新、不断突破,为党的事业不懈奋斗。”

      据悉,马黎明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山西省特级劳模等荣誉。就在今年,他入选了大国工匠人才培育工程。岁月流转,马黎明不仅让青春时的梦想照进了现实,更承担起守护矿山安全的使命。

      (本报记者 杨珏 李建斌 本报通讯员 殷姗珊)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