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10月19日 星期六

    新质生产力:引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动能

    作者:刘经伟 《光明日报》( 2024年10月19日 09版)

      【绿色低碳发展·大家谈】

      去年以来,“新质生产力”一词火出圈,成为实至名归的“热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进一步强调“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从中可以深刻感受到新质生产力方兴未艾,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发展方向。

      人类历史上,生产力的每一次质变都会带来经济社会天翻地覆的变化。18世纪60年代,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解决了动力问题,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机器生产替代传统的手工劳动,实现了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转变。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提升,一方面带来了物质生产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带来了生态环境的急剧破坏。1858年,英国著名的幽默杂志《笨拙》(PUNCH)刊登了一幅题为“沉默的强盗”的漫画,画面为一具骷髅在泰晤士河上划船,船旁漂浮的是鱼和动物的尸体。在画题下还有一行文字:“Your MONEY or Your LIFE!”(要钱还是要命!)。漫画揭示了由于工业污染导致泰晤士河鱼虾绝迹,成为“死河”,已经威胁人类生存的严重问题,从另一个方面向人们展示了生产力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关系。人类历史发展向我们证明,如果生产力发展的方向得不到正确引领,如果生产力发展不能遵循科学规律,人类在享受生产力发展带来的盛宴的同时,也会饮下破坏生态环境酿成的苦酒。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发展的一次质态飞跃,是人类在掌握了生产力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基本规律基础上的科学选择,内在地具备绿色的特征,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动能。不仅要促进发展,更强调发展的高质量,力求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它看重生态价值,摒弃高耗能、高排放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致力于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凸显绿色发展理念;它要求大力发展绿色科技,推动产业绿色创新,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发展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斐然,新质生产力的贡献功不可没。光伏发电就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发电方式,光伏发电的碳排放量只是化石能源的1/10到1/20,在改善国家能源结构、治理生态环境污染、扶贫开发等方面均起到了重要作用。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2023年特别年度报告指出,为落实2023年“阿联酋共识”的核心目标,预计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将达11616吉瓦。按照这一数字分析,年均新增1106吉瓦,其中光伏发电约占总量的18%。中国具备全球最完备的光伏产业链,产业集聚效应明显,中国光伏行业已经实现全球领跑,电池片、组件等重点环节产量产能的全球占比均达80%以上。仅此一项,每年就为全球减少碳排放11亿吨,相当于新增12亿亩森林的固碳能力。由此可见,我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全球固碳减排作出了重要贡献,有力推动了中国乃至全球的生态文明建设。

      数字经济也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联合发布的《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3)》,目前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超过50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占GDP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越发紧密。与此同时,我国重点城市数字经济国际竞争力也在不断提升:数字基础设施方面,北京、上海在全球被监测的169个城市中分别位列第二、第三名;智慧城市方面,在全球141个智慧城市榜单中,我国城市占据12席;人工智能方面,在全球最具创新力城市前20名中,我国城市占据6席;科研创新方面,在全球科研城市前20名中,我国城市占据8席。可见,数字经济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了新的动能。数字经济通过产业技术、产业模式和产业组织的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从而带来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节约了大量资源能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数字经济带来的降低交易成本、实现信息共享、促进流通高效等变化,使得资源在各个环节得以整合而精准匹配交易活动,让各方共享共创价值成为可能。在市场配置资源过程中能够实现“帕累托改进”,充分证明了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这一点,正如《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所要求的那样:“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目标之一。目前,我国已经步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传统发展模式不再符合时代的需要。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付诸实践,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底层逻辑。我们要吸取西方现代化过程中“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加快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的优势,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更加强大的新动能。

      (作者:刘经伟,系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教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