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论语】
日前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全方位、全领域、全地域推进绿色转型”,彰显了我国在迈向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坚定意志。《意见》就推进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指出,在“规划、建设、治理各环节全面落实绿色转型要求”。在城市建设发展全局中,规划、建设、治理不仅一脉相承,而且紧密联系。因而,在城市发展中践行绿色转型理念,就是要坚持系统观念,把城市视为一个有机“生命体”,把绿色转型的各项发展要求全面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治理的每个环节,有效囊括各项要素,努力让绿色成为城市发展最亮丽的底色。
城市规划中要“为城留绿”,源头性拓展城市建设发展的绿色空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城市规划关乎城市发展愿景,发挥着战略引领作用。科学的城市规划是系统的、全面的,决不能只看重经济效益而忽略生态效益。一些城市过分看重经济账,忽略了环境、能耗等生态账,出现了规划偏差,城市被规划成了密不透风的“水泥森林”,短期内看似获益了,但长远看却毁掉了城市的未来。在城市规划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落实绿色转型要求,就是要按照《意见》提出的“倡导绿色低碳规划设计理念”,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既算经济账,更算生态账;既考虑眼前,更着眼长远,为城市未来的发展划出绿地水系、留下青山绿水,让那些一度消失的湖泊水系、湿地浅滩重新回归,成就城市未来发展的“百年之政”。
城市建设中要“降碳向绿”,系统性践行城市规划与治理的绿色要求。城市建设既是将规划的绿色蓝图化为现实的落地之举,也是碳排放较为集中的环节。一些城市在建设中为追求所谓现代化,适用让步于外观,绿色循环低碳理念贯彻不够,不仅建设环节大量采用高耗能建材,而且后续使用环节能耗同样居高不下,平添诸多成本。还有一些城市在城市更新中,工程施工缺乏统筹、低效耗能,诸如“拉链马路”搬进了小区,挖了填、填了挖等,严重背离绿色建设理念,引发居民不满。在城市建设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落实绿色转型要求,一方面,要遵循新时代“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推广绿色建造方式,优先选用绿色建材,在建设初始环节就做到绿色低碳;另一方面,在城市更新中要注意应用系统观念,一举多得,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与能耗。
城市治理中要“严管护绿”,制度性保障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绿色实践。在城市治理进程中,既要推进绿色治理,努力将山水林田湖作为构筑城市生命体的组成部分,也应为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绿色转型提供有效保障。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城市过分考量经济效益,推动绿色转型发展动力不足,治理宽松软,城市过度开发、骨架越拉越大,原有的山水格局遭到破坏,绿色廊道不复存在;还有一些城市甚至出现了违规越界开发、侵占湖泊湿地等情形,致使耕地面积缩减,湖泊湿地生态功能遭到破坏。在城市治理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为绿色转型提供根本性保护,一方面,要严格按照《意见》的要求,“严守城镇开发边界,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过快增长,保护和修复绿地、水域、湿地等生态空间”,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另一方面,要强化治理的刚性约束,让制度“长牙”“带电”,严格监管、严肃惩戒破坏行为,通过严的举措让城市生态保护取得扎实成效,让城市蓝天常在、碧水长驻,让人们在城市就能够体验到山水田园的自然风光。
面向未来,有理由相信,随着在城市规划、建设、治理中全面落实绿色转型要求,绿色终将成为城市建设发展最亮丽的底色,未来的中国城市呈现给世人的将是人文与自然互嵌的绿色、和谐、宜居之城。
(作者:师帅朋,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马克思主义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