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9月24日 星期二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阳明学院:打造“三区”产教联合体 共育数智工匠人才

    作者:王正才 陈姜帅 徐泽波 《光明日报》( 2024年09月24日 16版)

      在浙江省聚力打造“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以及宁波市推进“361”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和“2070”工业集聚区建设的背景下,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不断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育人机制,深化专业改革和课程建设,推进产教研深度融合,肩负起新时期职业院校的重要责任。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阳明学院作为学校首个“教育教学改革综合试验区”,始终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办学思想,积极推动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探索建立“校区—园区—社区”产教联合体,共育数智工匠人才,为省市两级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围绕“制造强国”战略 探索“智能+”升级之路

      目前,乡镇、园区内制造业企业发展对工匠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学院顺应新时代新要求,围绕“制造强国”战略,紧抓宁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契机,整合政校企多方优质资源,提升办学水平和质量,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围绕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学院在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指导下,构建“行业组织牵头指导、跨区域校校联动、同区域校地互动”专业发展新机制,设立教育教学改革试验区,推进中高职一体化课改和现场工程师项目建设,紧密对接模具产业链核心岗位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要求,共同探索“智能+”模具专业升级新路径。

      为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学院自2010年起协同县域政府与学校共建校区,并在7所高职院校完成试点,2017年9月在同类院校实施。学院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首创“智能+”模具人才培养“三岗三模”现代学徒制实训教学体系,形成“校区—园区—社区”联合体共育数智工匠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

    推进产教深度融合 构建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在建立“校区—园区—社区”联合体过程中,学院精准对接企业需求调整培养目标、细分培养方向,建立乡镇、园区、企业和学校“四方联动”机制,推动形成专业、岗位、课程、师资和基地“五位一体”协同管理产教融合共同体,通过“六维同育”,即共同制定招生计划、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共同开展思政教育、共同实施岗位实训教学、共同开展就业指导,打造驱动强劲、体系完善的产教融合生态圈。

      在此基础上,学院主动对接模具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发展新需求,组建“教学名师+技能大师+研发导师”结构化“智能+”研学共同体,通过“三岗三模”项目化课程牵引,将“智能+”元素有机融入基础项目、综合项目和实训项目专业课程群中,打造模具工匠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适应区域优势产业的高职模具专业(群)“智能+”系统化升级育人体系。

      学院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动态融入人才培养过程,搭建校级区域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研究中心、区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中心、中国轻工业塑料模具工程技术中心等三级产教融合平台,实现从“产教融合”向“科教融合”转变,促进科研和生产项目转化为教学与学习项目,推动教师研究能力与教学能力相融合、产业研究项目与教学项目相融合、学生创新研究与实践培养相融合。

      近年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阳明学院针对模具产业“敏捷化、精密化、集约化”发展趋势,通过构建行企校联动、线上线下协同“研学共同体”,不断升级教学模式和路径,成效显著。下一步,学院将持续围绕“职业教育标杆、工匠人才出彩、专业发展强劲、教改模式标准、校企合作有效、办学特色鲜明”发展目标,积极搭建技术技能与创新服务平台,拓展学生成长空间,服务区域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升级持续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作者:王正才 陈姜帅 徐泽波)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