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9月21日 星期六

    开放合作 共享发展

    中国核专家登上维也纳联合国舞台

    作者:本报记者 付志刚 《光明日报》( 2024年09月21日 08版)

      9月16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第68届大会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召开。其间,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举办了以“开放合作·共享发展”为主题的核科研设施开放共享主题边会。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刘敬、国际原子能机构副总干事楚达科夫、中国常驻国际原子能机构代表李松大使、中核集团董事长余剑锋等出席边会并致辞。

      刘敬在致辞中表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中国和平利用核能事业发展至今,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和开放合作并重的原则。在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40周年之际,中国决定向世界各国开放包括中国先进研究堆在内的12个核科研设施和实验平台,涉及核基础科研、材料与部件辐照测试、同位素生产制备、反应堆热工水力、核环境模拟及核设备测试、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核聚变实验研究等诸多领域。中方愿与各方共建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国际科技发展环境,共享核科技研发、试验测试、工程验证等优势技术资源平台,加强联合研发、科技交流和人才培养等务实合作,让核科技为世界共同繁荣、人类共同福祉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

      楚达科夫表示,40年来,中国在核能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修建了众多核能领域基础设施,拥有了强大的核研发能力。这不仅助力了中国核能的发展,也丰富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经验和资源。他表示,期待看到更多中国核工业界和学术界的专家参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活动。

      现场发布了12个开放共享的核科研设施和试验平台清单,包括中国先进研究堆、微型中子源反应堆设施(零功率装置/原型微堆)、49-2泳池式反应堆装置、岷江泳池式试验反应堆、中国北山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实验室、中国环流三号托卡马克装置、大气与水环境及放射生态学模拟研究平台、北京稀有同位素束流装置、热工水力与安全共享试验平台、核级设备鉴定配套试验设备设施、安全壳结构性能实验平台(玄武)、安全壳热工水力综合实验装置(盘古)。

      来自中核集团的7位核专家还登上国际原子能机构舞台,在国际核领域权威专家和同行面前,对这些拟开放设施的功能、具体参数、国际地位、可供合作的方式等进行逐一介绍。通过他们的精彩讲解,与会人士了解到,被称为新一代“人造太阳”的中国环流三号是中国独立自主设计,建造规模最大、参数最高的先进托卡马克装置;北京稀有同位素束流装置(BRIF)是亚洲目前唯一在运行的在线同位素分离型放射性核束装置,主要由100MeV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在线同位素分离器、HI-13串列加速器及超导直线加速器等部分组成……

      中国北山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地下实验室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最全、参与范围最广的地下实验室之一,其总设计师正是中核集团首席专家王驹。当他谈到30年来扎根戈壁沙漠、投身核科研一线的工作经历时,全场不禁热烈鼓掌,向其致以崇高的敬意。200人的会场座无虚席,不少人在后排站着听完讲解。

      一位来自刚果的与会代表表示,中国核工业门类齐全、技术先进,专家们的分享展示了中国强大的核能力。刚果渴望发展核能源,希望能与中方进一步沟通交流,探讨各种合作的可能性。另一位来自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官员表示,7位中国专家专业素质强,在他们身上看到了40年来中国核科技人才的快速成长和核能力的飞速发展,期待与中国开展更多合作。

      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到核能领域的合作性研究与试验中,中国已经设立了8个国际原子能机构协作中心,并与法国、俄罗斯、欧盟等建立了良好的核科技研发合作机制,与泰国、印尼、巴基斯坦、阿尔及利亚、加纳、尼日利亚等发展中国家在当地合作建设了一系列核科研设施和联合实验室。在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40周年之际,中国开放核科研设施将进一步促进国际核科学研究交流合作,为全球核能发展注入新活力。

      (本报维也纳9月20日电 本报驻维也纳记者 付志刚)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