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内蒙古工业大学:按下人才培养“加速键” 助力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刘利民 秦俊平 李雷孝 《光明日报》( 2024年09月20日 10版)

      内蒙古工业大学自1951年创建以来,坚持“根植行业、服务产业”的办学理念,不断提升办学水平,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2003年,内蒙古工业大学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积极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领域设置软件工程方向,开启培养高素质、专而精软件技术人才的新征程。学校于2005年设立软件工程专业,是教育部批准的内蒙古自治区首个软件工程办学单位,2012年获评自治区品牌专业,2019年获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注重产教融合 构建多层次育人资源体系

      当前软件开发的技术、工具和方法快速迭代升级,传统大学教育往往难以迅速将最新技术内容纳入教学体系中,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产业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学校软件工程专业积极探索将软件产业要素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需求引领,产教融合”的育人机制,实现产教双向赋能。

      学校积极整合多方资源,推动形成全要素、多层次的育人资源体系。组织专业教师与行业专家共同制定“重基础、强应用”的人才培养方案,在顶层设计上瞄准面向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向;共研课程体系,增设面向就业方向的选修课;将软件项目资源引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提升育人质效。

      学校依托校企互补优势,全过程推动培养方案落地落实,根据计算基础、软件开发、专业方向、专业实践4类课程性质,组织建立由专业教师与企业工程师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组合。专业教师承担理论课教学,企业工程师承担项目实训课,引导学生模拟企业项目开发过程,在实操中主动学习,全面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专业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自主编写教材 推动软件教育提质增效

      学校深入研究现行教材与现实教学之间的契合度,积极组建一支软件开发技术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推动软件技术教育提质增效。依托软件工程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根据软件技术开发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建设需要,先后编辑出版《Java核心技术》《Java Web开发技术》等8本软件开发技术系列特色教材。学校开设的“离散数学导论”已成为国家一流课程。

      学校坚持以“知识点介绍—知识点基础案例—章节案例—综合案例”为主线编写教材,内容层层深入,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提升教材整体质量。教材将实际工程案例贯穿每个章节,通过综合案例使学生将所学内容联系起来,各个知识点不再孤立,便于学生掌握。教材积极引用软件开发过程和工程实践背景项目案例,提高学生在程序设计过程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学生工程实践应用技能。

    创新混合教学方法 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软件工程专业能力与创新精神,学校软件工程专业将专业课程划分为计算基础、软件开发、专业方向、专业实践4类课程群,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评价标准,层层递进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打造教学团队,创新教学模式,建设覆盖专业核心课程的混合式一流课程,打造支撑软件工程一流专业的课程体系。

      在计算基础课程群教学实践中,学校积极探索“三探混合教学法”,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实现课内课外一体贯通,拓展课程的深度和广度,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校专业核心课程群自编系列案例特色教材,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任务式案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型学习,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领悟能力。组织企业工程师指导学生专业方向和专业实践课程,引入真实企业项目场景带领学生进行沉浸式实习、项目实训,模拟企业项目开发过程进行实践,让学生在实操中主动学习,全面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未来,内蒙古工业大学将继续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按下软件人才培养“加速键”,持续培养高素质软件人才,助力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刘利民 秦俊平 李雷孝)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