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
9月,生机勃勃的开学季,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以下简称“港中大〔深圳〕”)迎来了它的第七所学院——公共政策学院。日前,公共政策学院成立仪式暨“全球秩序与国家治理”主题论坛在港中大(深圳)举行。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公共管理学科建设逐渐展开,主要引入西方的公共管理学和公共行政学理论,重点关注公共组织和官僚制度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强调管理和行政理论,内容相对静态。”港中大(深圳)公共政策学院创院院长郑永年表示,由于公共治理问题伴随着社会变化持续产生,中国的公共政策领域亟须进一步发展动态、综合的研究方法,打破学科间的壁垒,促进多元化的思考方式,以形成更加科学、全面和可持续的政策考量路径,并构建出一个基于中国实践经验之上的学术、学科、话语体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60条、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其落实需要不少新的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社会治理政策及时出台。
“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港中大(深圳)公共政策学院承担着为改革育人才、为决策提供智力支持的使命重任。”郑永年注意到,近年来随着学术研究的发展,大多数高校的公共政策研究越来越趋向于微观领域,在宏观、中观层面上的综合分析不足。社会科学应当将对人文精神的深刻理解和科学的方法结合起来,更多地立足现实,体现对当下社会和时代的思考,形成与时俱进、更加开放、富有生命力的知识体系。
“公共政策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全球视野和跨文化理解的基础之上。而中国和西方在公共治理方面各有所长,只有融合双方的智慧才能为我们带来更加美好的明天。”港中大(深圳)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扬生表示,在此背景下,建立公共政策学院,也是建设一座具有连接政府与社会、连接香港与内地、连接产业与政策、连接中国与世界“四个通道”的桥梁。这样一座桥梁在当今的中国和世界尤为重要。
当前,中国已经是世界经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中国经济正处于推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阶段。在这一背景下,公共政策领域的国际型人才不可或缺。
据介绍,针对这一需求,港中大(深圳)公共政策学院将依托粤港澳大湾区临近东南亚的地理优势和开放包容的环境,采取与国际接轨的课程设置与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也将致力于培养能够在社会经济政策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国际生,推动我国的发展经验与国际社会的需求有效对接。
“学院的国际生也将成为中国发展的亲历者、中国故事的叙事者,希望借此逐步改变社科领域‘西方中心论’的现状,为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贡献更多力量。”面对未来,郑永年充满信心。
(本报记者 党文婷 严圣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