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9月13日,国新办举办“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退役军人事务部部长裴金佳、退役军人事务部副部长马飞雄、退役军人事务部拥军优抚司司长王忠诚、退役军人事务部思想政治和权益维护司负责人高海宾,介绍了退役军人事务部不断推动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情况。
去年以来有39万退役军人达成了就业意向
就业问题是基本民生问题。“我们始终把退役军人就业问题作为一个重点工作来抓。”裴金佳说,去年以来,全国举办了1.1万场招聘会,有39万退役军人达成了就业意向。同时,拓宽退役军人就业渠道。一方面,消防员、军队文职人员面向退役军人专项招录,还有村两委、“兵支书”“兵教师”也对退役军人进行了专项培养。另一方面,退役军人事务部和地方以及2万多家企业签订了就业合作协议,今年新增26.4万个就业岗位信息,极大拓宽了退役军人的就业渠道。
这些年,退役军人事务部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退役军人就业的政策措施,涵盖了学历提升、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创业政策支持等。今后,退役军人事务部将重点抓好这些工作:一是持续提升退役军人能力素质,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从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以提高他们在就业中的竞争力。二是将建设全国退役军人就业信息平台,与各地及人社部门等相关单位进行联网,进一步扩大就业信息量。三是继续总结“兵教师”“兵支书”专项培养、消防员的专项招录等经验,同时拓展新的行业领域开展合作,争取更多的岗位面向退役军人招录,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
将适时推出电子版优待证
全国已经建成从国家到村(社区)六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各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是直接联系退役军人的桥梁纽带、具体服务退役军人的窗口平台。高海宾介绍,今后将进一步服务保障好广大退役军人。一是指导地方优化站点建设和服务窗口设置,探索新的服务模式。二是针对退役军人跨地区工作生活比较普遍的情况,探索建立异地服务管理协作机制,及时跟进服务保障。三是推行“互联网+”服务。支持服务掌上办,让退役军人享受到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四是通过上门走访、结对帮扶、志愿服务、远程在线咨询等多种方式,为偏远地区的退役军人办成一批可触可及的实事,让他们切身感受到服务就在自己的身边。
优待证是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荣誉的象征,享受优待的凭证。“目前,全国统一的优待项目,已涉及金融、通信、快递、加油、航空出行等诸多方面,今后还将逐步拓展和规范。”王忠诚说,各地积极丰富优待项目和使用场景,优待范围逐步向文旅、住宿、购物、康养等方面拓展。各类热心拥军优抚的单位、企业、社会组织已超过10万家,尊崇尊重氛围日益浓厚。今后,将坚持精神与物质并重,进一步完善优待政策制度体系,有效维护优抚对象合法权益,不断提高优待证含金量,增强对象的荣誉感和获得感。同时,将适时推出电子版优待证,实现优待证信息化、数字化,让优待证越来越实用、越来越好用。
目前已为6000多位烈士找到亲人
烈士纪念设施是党和政府的重要红色基因库,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事关烈士精神传承,事关红色江山永固。退役军人事务部始终坚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这块红色阵地,努力提升保护管理水平。
马飞雄介绍,目前全国约有15万处烈士纪念设施、73万多座烈士墓已全部录入信息化系统。搜寻发掘烈士遗骸、进行鉴定保护、为烈士寻亲,缅怀的是少数先烈,教育的是亿万后人,顺应的是人民群众的情感,体现的是国家责任。“我们先后成立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建立国家烈士遗骸DNA鉴定实验室,成立国家烈士遗骸搜寻队;组织实施湘江战役红军烈士遗骸收殓保护等工程;开通烈士寻亲政府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已为6000多位烈士找到了亲人。”马飞雄说,下一步,将修订《烈士褒扬条例》,强化信息科技应用赋能,常态化开展相关工作,着力讲好寻亲故事、慰藉烈士亲属,弘扬英烈精神、彰显国家形象,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崇尚英烈、关爱烈属的良好氛围。
(本报记者 刘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