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8月22日 星期四

    宁波财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守正创新 搭建特色马克思主义学科育人体系

    作者:陈文华 《光明日报》( 2024年08月22日 04版)

      宁波财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紧密结合校情、学情,深入推进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更具创新性、思想性、人文性的思政育人方法,以期搭建起具有浙江特色、体现浙江精神的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

    挖掘本土思政教育资源 打造优质思政课程

      本土化教学资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成长经历,能够以具象的形式阐释深奥的思政理论知识,为思政理论课教学提供有力支撑。学院高度重视将本土化思政教育资源融入教学,通过教学研讨、资料收集、课程设计等方式,打造系统化的教学资源库,使思政课更具感染力、亲和力,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院结合红船精神等宝贵精神财富,讲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结合大陈岛垦荒等生动事迹,讲述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结合浙商创业故事等案例,讲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学院教师担任浙东书风研究会副会长,在课堂讲述“浙东书风”流脉,及代表性书法作品在结体、用笔方面的特点,加深学生对浙东文化艺术发展情况的了解。学院还组织学生参观浙东书风研究会、江北区浙东书风展览,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育人成效。

    创新教育教学形式 构建多元化思政教育模式

      学院不断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推动思政教育与时俱进,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院教师创新采用“ASSURE”模式开展思政课教学,将思政理论课堂划分为“分析学习者”“陈述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媒体和材料”“使用媒体资料”“要求学习者参与”和“评价与修正”6个环节,充分凸显学生在思政教育中的主体性,提升思政理论课的针对性。学院师生从现实生活中取材,共同开展调研,并撰写和编排心理剧,在中小学校演出,诠释生活哲理,让思政课“活”起来。其中,讲述亲情的作品《有一种爱,叫手足》,让观看演出的学生理解手足亲情;描绘个人成长的短剧《木偶》,引导学生感悟独立自主、自立自强的成长历程,有力提升思政育人成效。

      学院依托劳动教育基地,将思政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带领学生栽种草莓,体验农耕生活,思考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创新等话题,引导学生认识保障粮食生产、粮食储备的重要性,将耕读文化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为劳动教育提供新范本。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升教师思政育人水平

      学院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通过开展一系列培训、研讨等工作,切实提升思政教师的教学水平。学院定期组织集体备课会,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代史纲”等课程的教学设计展开研究探讨,要求任课教师深入理解教材、科学把握教学重难点,根据学生特点与学情变化设计活泼有趣的课堂互动活动。组织专题学习活动,不断提升教师政治理论素养与思想觉悟;同时引导教师之间加强交流学习,围绕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展开探讨,学会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思政知识,做到语言凝练、内涵丰富,提升课堂教学能力和思政课教学质量。

      学院高度重视提升教师的学术研究水平,鼓励教师开展思政理论课方面的课题研究,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打造更具亲和力与思想性的思政课程。目前,学院教师申报的“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困境与提升策略研究”“民族复兴视域下抗美援朝精神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传承研究”“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的政治意蕴和实践路径研究”“万斯同哲学思想研究”等项目获得立项,为开展马克思主义学科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支撑。

      宁波财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不断探索思政教育的守正创新之路,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学院将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创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努力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陈文华)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