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老字号,并非是新话题,但常提常新。伴随国潮等概念流行,老字号也在求新求变中寻找更多可能。在与品牌负责人、技艺传承人交流中,记者能够感受到他们对创新转型的渴望,也能意识到其中的艰难与不易。
流传久远的老字号,几乎都有一项延续百年、甚至数百年的非遗手艺,这是其生存之本。但是,老手艺往往复杂、技术要求高。比如,内联升的制鞋工序繁多,单是纳鞋底就要四五天,想要“出师”还要经历“三年零一节”的时间历练。一位烧卖技艺传承人表示,学徒工资低、比较辛苦,同样的薪酬可以找一份更轻松的工作。学艺耗时耗力,让很多青年望而却步,这成为技艺传承的难点。当然,老字号自身也不断尝试破局之策,无论是提升人才待遇,还是与职业院校共同培育,都为激活人才的蓄水池创造条件。
老字号的魅力,还在于融入生活、走进大众过程中积累的信誉,这是其延续生命力的重要方式。无论是城市漫游,还是新中式美学,这些时尚生活方式为老字号带来了人气与流量。北京的前门、南锣鼓巷、五四大街,游客络绎不绝,不少老字号及其博物馆也云集于此。它们嵌入历史文化街区,让商旅深度融合,文化气与烟火气俱增。走访北京大栅栏时,记者偶遇了一个来自珠海的学生团队,当日主题便是参观“北京中轴线”上的老字号商铺。在互动交流中,青少年深化了对京味文化的理解,相关品牌也借此延伸了社会影响力。
在北京、上海这些老字号发展较好的城市,历史底蕴也十分厚重。老字号,成为透视城市肌理的重要切口,具有珍贵的文史研究价值。前段时间,《繁花》热播,人们重新关注剧中的老字号,并试图在市井烟火中,读懂上海,读懂海派文化与时代精神。由此看,老字号要想创新转型,就得找准自身特色,不可盲目求变,也不可千篇一律。每一个老字号,都是一座特色鲜明的富矿,亟待我们立足实际,用智慧、用情感,在时代变迁中开掘更多宝藏。
(作者: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