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8月19日 星期一

    伊朗报复悬疑与中东危局走势

    作者:马晓霖 《光明日报》( 2024年08月19日 12版)

        图为8月16日在加沙地带南部城市汗尤尼斯西北部的一座城镇拍摄的建筑物废墟。新华社发

        七月二十五日,以色列民众在特拉维夫举行游行集会,要求政府尽快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达成协议,在加沙地带实现停火并促使被扣押人员尽快获释。新华社发

      【国际观察】  

      “报复,还是放下?”半个月来,伊朗面临着艰难的选择。

      8月15日,新一轮加沙停火谈判在卡塔尔开启。与此前的多轮谈判一样,由于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不直接谈判,美卡埃三方居中调解。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伯恩斯、卡塔尔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埃及情报总局局长卡迈勒和以色列海外情报局(摩萨德)局长巴尔内亚参加了谈判。

      此轮谈判非同寻常,引人注目。如果能取得突破,伊朗因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在德黑兰被暗杀而可能对以实施的大规模报复,以及随之而来的战争升级风险将有望避免。

    冒险摊牌:以色列剑指“抵抗轴心”

      以色列选择“肉体消灭”关键谈判对手,堪称明火执仗地拒绝和谈并助燃冲突。

      哈尼亚是哈马斯创始人之一,也是2006年该组织赢得巴立法委员会选举后推选的首任总理,以相对温和与稳健著称,更是本轮巴以冲突爆发后四处奔走推动停火的巴方主谈手。

      哈尼亚被杀并不令人意外,他早已是以色列悬赏捉拿和追杀的对象,甚至被以官方形容为“行走的死人”。2004年以来,以色列相继在加沙袭击艾哈迈德·亚辛、阿卜杜勒·阿齐兹·兰提斯等两代哈马斯领导人,还有更多哈马斯军政要员在死亡名单上,其追杀范围从未局限于巴被占领土。

      意外的是,哈尼亚是在德黑兰参加伊朗新总统就职典礼期间被暗杀的,这是以色列再次公然侵犯伊朗领土完整、主权和尊严,且“虎口拔牙”的挑衅行为。以情报官员称,本可以在卡塔尔终结哈尼亚的性命,但最终选择安保严密的德黑兰,“旨在更引人注目且让伊朗难堪”。伊朗自伊斯兰革命建立新政权后,不承认以色列作为合法国家存在,还扶持黎巴嫩真主党,并长期支持、资助巴勒斯坦武装组织,被以色列和美国视为新的反以力量大本营。

      此轮巴以冲突爆发后,与以色列实现关系正常化的6个阿拉伯国家及巴解组织,均未作出任何实质性的反制措施,但伊朗与哈马斯、真主党、也门胡塞武装、伊拉克人民抵抗运动等非国家行为体结成“抵抗轴心”,使以色列陷入“五线作战”境地。显然,在德黑兰暗杀哈尼亚,与今年4月袭击伊朗驻叙利亚外交机构如出一辙,是以色列仗着美国撑腰,不惜冒险向伊朗摊牌之举。

    引而不发:伊朗无心扩大事态引火烧身

      “让以色列等待是报复的一部分,也是战斗的一部分。”8月6日,黎巴嫩真主党领袖纳斯鲁拉在视频讲话中如此表态。然而伊朗的实际决策过程远比这一表态更加复杂。

      伊朗报复与否,决定着持续10个多月的巴以冲突是否会再次由东地中海向波斯湾外溢。此前,伊朗通过匈牙利向以色列传话透底,提出以方达成加沙停火即可免于被报复。哈马斯呼吁恢复和谈,域外大国也加强介入,这些动向使当前冲突依然有可能被控制在东地中海区域。

      作为中东大国,伊朗显然无法隐忍再次蒙受以色列的公然挑衅,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及其他军政领导人均第一时间誓言将“以牙还牙”。但直至目前,伊朗始终引而不发。有外媒称,伊朗通过匈牙利向以色列通报了“袭击意向”,后又提出放弃报复换取加沙停火,均表明伊朗无意扩大事态。

      据悉,伊朗内部围绕是否报复以色列产生分歧,负责海外行动的伊斯兰革命卫队主张用导弹和无人机袭击特拉维夫,而力主缓和对外关系且刚上任的总统佩泽希齐扬则强调应保持克制,或仅袭击以色列情报机构在伊拉克库尔德地区的秘密据点。

      今年4月,伊朗驻叙利亚外交机构遭以色列远程空袭后,伊朗首次对以本土实施了极具象征意味的报复——选择两个军事基地,在预先向美方通报袭击计划一周后,发射了约300架无人机和导弹。这次袭击经约旦、以色列、美国、英国和法国等防空力量层层拦截后未对以色列造成实质损失。一如2020年春,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旅”将领苏莱曼尼在伊拉克被美国暗杀,伊朗在预警美国后对其两个军事基地实施象征性导弹袭击。

      这一系列反制操作表明,对“战争边缘”政策游刃有余的伊朗,始终避免与美以陷入大规模冲突,更侧重于借助“抵抗轴心”等地区盟友施压以达到博弈诉求。今年1月和4月,美国通过阿曼与伊朗对话,寻求为加沙冲突降温。一度频繁出现的对美驻叙、伊军事基地的袭击,在伊朗施加影响后也暂停了半年之久。据最新报道,伊美阿曼会谈渠道再次被启用。

    域外大国:一致力避伊以开战

      中东危局走势不仅事关地区和平与稳定,而且牵动全球能源安全和大国利益。因此,域外大国十分担忧伊朗与以色列爆发直接冲突的风险,纷纷劝和降温,以避免事态进一步失控。

      美国正处于白宫选战白热化阶段,对巴以冲突延宕太久乃至扩大颇为焦虑,尤其是以色列不断加剧巴勒斯坦人道主义灾难,在世界舆论、国际道义等方面拖累美国。以色列反复挑战伊朗主权和尊严,颇有拖美国下水之势。因此,拜登政府对以色列拖延战事日益不满,一向强烈亲以的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也公开要求以色列结束加沙悲剧。

      但是,以色列毕竟是美国在中东的核心盟友和外交战略支柱,因此,美国不仅维持着替以色列“递刀”的固有套路,而且还在哈尼亚遇刺后加强中东军力震慑伊朗及其盟友,既呼吁伊朗保持克制,又亮出不惜为以色列与伊朗开战的底牌。更有甚者,美国近日放弃了延续数年的对沙特禁运进攻性武器的做法,变相向胡塞武装和伊朗施压。此外,英、法、德等西方大国也反复向伊朗施压。

      俄罗斯对伊以对峙加剧也十分担忧,公开呼吁前者保持克制。俄罗斯与伊朗历史恩怨颇深,但冷战结束后双方日益走近。俄不仅顶住美国压力帮助伊朗建设多座核电站,还在叙利亚政权保卫战期间与伊朗领导的“什叶派之弧”结成战略联盟,在伊朗投入400多亿美元用于开发天然气等项目。

      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从伊朗进口大量无人机弥补短板救急,而且为了打破欧洲能源禁运,正与伊朗规划建立“国际南北能源走廊”,试图经过“陆海三条线”打通从里海北岸经伊朗抵达波斯湾出海口的能源管线,扩大向亚太地区的能源出口。如果伊朗与以色列陷入大规模冲突,俄不仅经济利益将受损、能源战略通道规划受阻,还将面临着如何在伊以间搞好平衡的麻烦。

      伊朗固然有权对以色列实施反制,然而域外大国对循环报复的一致反对立场或将使伊朗审时度势并慎重决策。

    呼吁谈判:哈马斯损失惨重期待休兵罢战

      哈尼亚遇刺无疑是以色列刺激哈马斯、破坏国际社会停火止战努力的最新举动,也一度使哈马斯重申将永不承认以色列并“以牙还牙”。但是,哈马斯推举出新领导人辛瓦尔后,依然作为一个体系推进对以博弈策略,并于8月11日发表声明呼吁制定、落实加沙停火计划并迫使以色列执行。这表明哈马斯无意掉入以色列为延续战事而挖掘的陷阱。

      主观上,哈马斯需要回应国际社会的主流呼声回到谈判桌前,以便落实此前美方提出的停火方案,避免承担停火谈判失败的责任。客观上,10个多月的冲突使巴勒斯坦承受了惨绝人寰的生命和物质损失。哈马斯作为加沙地带实际掌控者,必须为结束巴勒斯坦人民的苦难担负起责任。另外,哈马斯武装人员损失殆尽,众多领导骨干遭到以色列追杀,实力被空前削弱,如果希望未来参与加沙治理,则显然必须及时停战止损、休养生息。

      以色列媒体16日援引以高级安全官员的话称,以军在加沙地带的作战已基本结束,但或在“获取新情报”后重新进入加沙地带。报道称,在过去几天举行的安全局势评估会议上,以军方高层认为哈马斯的拉法旅被击溃,实际上已“不复存在”。以军方高层对政府决策层表示,现在“是时候”开始互换在押人员了,因为哈马斯的大多数战斗部队已被瓦解。

      以方的评估,也多少反映了哈马斯当前的处境。

    骑虎难下:停火止战关键在于以色列

      加沙战事已延宕10个多月,不仅巴勒斯坦经历了罕见的民族大劫难,以色列也陷入重大危机——国际上罕见孤立,安全上“五线作战”,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冲击,且面临是否进行第三次黎巴嫩战争乃至与伊朗直接对决的危险前景。以色列战争车轮无法停转,很大程度上在于总理内塔尼亚胡置个人政治利益于国家利益之上,在于极右翼势力一意孤行恶化巴勒斯坦人民的生存条件,推行“大以色列”迷梦。

      号称以色列“安全先生”的内塔尼亚胡长期对哈马斯奉行“割草战略”,刻意在巴内部制造两个权力中心,进而分裂、弱化、消耗其整体实力,不期反使以色列承受重创。如果不兑现“去哈马斯化、去武装化、去极端化”的战争目标,停火之日或将是内塔尼亚胡被问责乃至面临牢狱灾祸之时。另外,与其组成联合政府的极右翼党派频繁威逼施压,胁迫内塔尼亚胡无法在既有战争轨道上刹车,甚至连续做出越境袭击伊朗目标、不惜将战火引向波斯湾的冒险之举,以至于美国媒体近日公开指责内塔尼亚胡要对中东局势不断恶化承担主要责任,尤其是借暗杀哈尼亚挑衅伊朗。

      哈尼亚并非第一个被以色列暗杀的哈马斯领导人,也肯定不会是最后一个。

      就当下而言,舆论担心以色列和伊朗由以往的间接、暗战较量变为直接交手模式并不断恶性循环,使巴以冲突外溢到东地中海地区后再向波斯湾扩展,而避免这一危险前景的最佳途径就是尽快在加沙实现长久停火。

      (作者:马晓霖,系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环地中海研究院院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