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审计大学计算机学院(智能审计学院)积极应对数字化时代对审计人才的新要求、新挑战,以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契机,汇聚行业资源优势,积极探索构建“双院融合、学科融合、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的“四维”融合数智化审计人才培养新模式,积极培养具备“‘忠诚、担当、致公’审计精神、复合型审计知识能力架构、熟练掌握数字化审计技术,具有数字化审计思维”的高素质审计人才。
推进“双院融合” 培养职业精神
学院高度重视培养学生忠诚诚信、守法善制、廉洁自律的审计职业精神,依托“书院+书院”双院融合平台,构建以思政课堂为主体,实践课堂和文化课堂为两翼,课内外贯通的立体化、全维度思政育人新体系。在思政课堂方面,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保每一门课程都蕴含思政元素,形成“课程思政”新常态。在实践课堂方面,学院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每年组织红色主题社会实践、红色主题研学活动,培养学生甘于奉献、服务社会的意识。在文化课堂方面,积极创建“班级导师—学业导师—学生导师”“导师交流会”等交流模式,邀请院士、行业领军人才作报告,强化学生守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内生动力。通过思政课堂的“学与思”,实践课堂和文化课堂的“践与悟”,将审计职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打造复合知识架构
面对快速发展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学院突破原有计算机技术对审计的“辅助协同”定位,转向“双主体”的新定位,积极促进“计算机技术”与“审计”全方位交叉融合。学院通过建设“交叉性专业、复合型课程、融合式教材”,探索“计算机+审计+行业领域”的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学生打造复合型知识架构。打造由大数据审计、智能审计等构成的交叉共生数字化审计学科专业集群,探索开设首个数字化智能审计微专业;开发交叉复合型核心课程,同时将国际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CISA)职业资格认证课程嵌入人才培养方案;组织编写融合式教材,其中《现代信息技术前沿概论》等10余门教材获江苏省重点教材建设计划。
推进“科教融合” 培养创新能力
学院依托国家审计大数据研究中心、江苏省现代智能审计一体化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10余个高层次科研平台,与审计署及各级审计机关协同开展大数据审计分析平台科研攻关项目;发布国内首个审计行业大模型“审元”。从基本技能(实验教学+实习实训)、创新实践(学科竞赛+IT审计社团)、创新实战(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参与教师科研)3个层面,构建贯通全程、融合前沿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新生态,全面强化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近年来,学院学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蓝桥杯等国内外知名赛事中取得国家级奖项30余项,在国家A类赛事中获奖百余项,学生主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0余项。
加强“产教融合” 提升实践能力
学院依托审计署及地方审计机关各类审计业务培训项目,推动形成涵盖“企业学员进修—签署战略协议—校企协同攻关—教师科研教学—学生科创与实习”等内容的一体化深度产教融合范式。学院与政府机关和企业紧密合作,共建学生实习实践育人基地,开设实务讲座,联合指导学生;学院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为政府和企业提供计算机审计技术支持;与政府和企业联合开展科研,进行成果转化,将实务资源转化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资源,开发教材、编写案例,形成学生实践项目和科创竞赛的重要支撑。学院被评为江苏省首批产教融合重点基地。
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南京审计大学计算机学院(智能审计学院)紧跟时代前沿发展,精准把握行业需求,探索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四维融合”数智化审计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审计行业输送了大量高质量数字化审计人才。毕业生进入政府审计部门、知名IT企业、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就业,对推动审计工作现代化、智能化转型产生积极影响。
(徐超 刘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