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重要设施疑似出现故障,请你部迅速前出核实情况!”接到任务后,海南省军区某部参谋高海超第一时间带领队员顶着波峰浪谷前出勘察。“稳住航向,顶着浪走!”小艇被巨浪拍打得上下颠簸,高海超凭借过硬的指挥和快速处突能力,很快抵达目的海域,成功进行了处置。
10余年的守岛生活,高海超已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军校学员,成长为矢志打赢的海疆卫士,用奋斗足迹写下赤胆忠诚,2022年,高海超被军委国防动员部表彰为首批“最美国动人”,多次被表彰为“练兵备战先进个人”等,3次荣立个人三等功。
“我想上岛。上岛就是上前线,守岛就是守国门。作为革命军人,践行忠诚誓言,就是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时间回到2012年,刚从基层选调至旅机关任参谋的高海超,得知组建某新单位,第一时间向组织提出申请。
第一次出海,高海超兴奋不已。然而,出海的艰辛,远超高海超的想象。船行不远,一个海浪打来,让刚刚还哼着歌的高海超不禁来回摇晃、差点摔倒。高海超刚刚蹲下,又一个涌浪袭来,船艇横摇超过30度,他立刻呕吐起来。“在海岛工作,如果连晕船都克服不了,还怎么打仗!”为应对晕船呕吐带来的不适和体能下降,高海超一手抓一个馒头,边吃边吐,吐了再吃,硬是将自己的“恐船症”在实践中“治愈”了。
“在岛礁工作,我们坐的是奋进的船,立的是拼搏的帆,摇的是奉献的桨,干的是备战的事,我守海岛请党放心。”高海超如是说。面对新组建单位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穷二白”,高海超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建通信系统。他和战友们顶着烈日,连续奋战多个昼夜,如期完成了建设任务。在“爱国爱岛、乐守天涯”守岛精神的激励下,高海超所在单位的基础建设逐步完善,各项工作步入正轨,出色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急难险重任务。
“每一粒沙都是国土,每一段堤都是长城。”这是高海超写在日记中的一句话,也是他刻在骨子里的家国情怀。来到岛礁工作后,高海超一直把兵要地志放在手边,走到哪里记到哪里。他访遍岛礁单位,找“老岛礁”虚心请教,全方位了解战场环境,研究战术战法。不到两年时间,他就实现了业务能力的新突破:兵要地志、战场情况掌握越来越清晰;情况处置越来越顺畅;对可能出现的危险了如指掌,实现了从“海情通”到“全精通”的升级……高海超在强军兴军的征程中不断突破、加速奔跑。
“因夜间视线不良,一艘船只在某岛礁海域搁浅,情况十分危急!”某日凌晨4点,值班人员叫醒了正在熟睡的高海超,让他立即赶到值班室协助处置。他穿上衣服就奔赴战位,了解情况后发现,周边海况十分复杂,船只自行脱困的难度很大。“查明船只搁浅部位,调整船只油水,做好损管准备。”高海超一边向上级和友邻单位通报情况,一边全力组织处置。在实施一系列急救措施后,船只终于停止倾斜。高海超快速查阅海图,精准判定搁浅地点是沙底,对船体损伤较小,便建议从侧面拖出搁浅船只。指挥员最终同意了他的行动方案。经现场人员共同努力,船只终于成功脱险。
“新时代国防动员系统的参谋既要紧盯战场、思维超前,更要着眼使命任务,脚踏实地,胸有良方。”从事参谋工作10余年,高海超的不少“金点子”被纳入决策。
一次,根据上级要求,高海超组织民兵开展多型新装备训练。面对新任务、新装备,在缺教材、缺教案、缺经验的情况下,如何快速形成战斗力,成为一道难题。高海超迎难而上,一边主动联系厂家、科研院校和友邻单位,了解装备性能和基本操作程序,一边研究成建制民兵训练方法。高温下的岛礁酷暑难耐,高海超带领民兵泡在训练场,住在装备仓库,一待就是1个月。他还与战友一道,将装备器材功能和操作方法细化流程、逐一图解,先后编写了40余本图文并茂的指导手册,确保民兵一看就会、上手能训。
高海超还针对岛礁生活条件差、民兵少且流动性高等现实问题,创造性地开展“训练课目一个一清单、训练考核一队一标准、训练评价一人一结论”等训练考评,通过“清单式、组合式、定制式”对症下药、精准施训,有效提升了民兵训练质效。
(本报记者 刘小兵 本报通讯员 刘国顺 郭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