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7月18日 星期四

    内蒙古:“秸秆变肉”促农牧业发展

    作者:本报记者 高平 王潇 本报通讯员 武子暄 《光明日报》( 2024年07月18日 04版)

      走进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草都集团养殖场,牛舍里散发着天然饲草的清香,牛群正悠闲地享受着“美食”。

      “这可不是普通的饲料,是专门配制的‘秸秆定制餐’,俗称‘草罐头’。”草都集团经理赵奇向记者介绍,这种“草罐头”是在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薛树媛研究员的指导下新开发的饲料产品。

      秸秆经过粉碎、除尘后,依据牛羊生长所需的营养配备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再加上专用的发酵菌混合均匀后裹包,便制成了“草罐头”,不仅营养丰富还耐储藏,便于运输,是牛羊的好口粮。“相比干秸秆,牛更爱吃‘草罐头’,现在我们的肉牛场全部用秸秆发酵饲养,在锡林郭勒盟、赤峰、兴安盟等地深受欢迎,真正实现了秸秆过腹变肉。”赵奇说。

      内蒙古是畜牧业大省,饲草料资源短缺是制约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而“秸秆饲料化加工利用关键技术”的形成,打造了集“离田、加工、储存、饲喂”于一体的生态养殖产业链,进一步推进了“秸秆变肉”,有效破解了这一难题。

      “‘秸秆变肉’实际上就是把秸秆进行初加工调制成饲料,为家畜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通过机体转化实现营养物质循环和利用。”薛树媛说,“秸秆饲料化加工利用关键技术”重点攻克了秸秆纤维降解技术、菌酶协同发酵技术、膨化发酵技术、牛羊全混日粮配制等系列技术,开发了秸秆专用发酵菌制剂以及秸秆膨化发酵饲料、秸秆草料复合颗粒、秸秆全混合发酵饲料等产品。

      目前,内蒙古秸秆年产量约为4800万吨,饲料化利用率为69.19%,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3倍,约3300万吨秸秆用于饲料,可作为约4800万只羊的粗饲料。但秸秆饲料化利用中,秸秆木质纤维含量高,结构紧密,不易被动物消化吸收,饲料化转化率低是关键限制因素,利用“破壁—菌酶”联合技术处理玉米秸秆,纤维物质含量降低23.2%,相当于多产76.19万吨的肉。

      “‘秸秆变肉’实现了‘秸秆制草—草变肉—粪肥田’的良性循环,不仅拓宽了饲料资源,也实现了种植业副产物变废为宝高效利用。‘秸秆饲料化加工利用关键技术’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通过遴选成为全国农业主推技术,为‘种养循环’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薛树媛说。

      (本报记者 高平 王潇 本报通讯员 武子暄)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