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7月11日 星期四

    教育合作助力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

    作者:郑圆皓 李盛兵 《光明日报》( 2024年07月11日 14版)

      2024年5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提出构建“更广维度的人文交流格局”。在此前不久,习近平主席复信阿联酋中文教学“百校项目”的学生,表达对他们的关怀和期望,勉励他们把中阿“友谊的种子根植在心里,为开创中阿关系更加美好的明天贡献力量”。

      2023年,中国和约旦签署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谅解备忘录,标志着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在22个阿拉伯国家和阿拉伯国家联盟的“全覆盖”。这一“全覆盖”为中阿在教育领域开展持续性交流合作树立了坚定信心,也将为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带来新动能。

      打造国际中文教育高地是中阿教育合作的重要内容。孔子学院在阿拉伯地区积累了长期的声誉,已成为传播中文、让阿拉伯民众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目前,一半以上的阿盟国家设有孔子学院,埃及、摩洛哥、约旦孔子学院数量更是超过两所。这些国家的孔子学院不仅拥有众多学生,而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例如,埃及开罗大学孔子学院仅每年注册学员就达到3000多人,还培养出多名在“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中取得良好成绩的选手。沙特、埃及、苏丹等国在大学中设立独立的中文专业,阿曼、伊拉克等国开设中文选修课程,约旦还成立汉语教学中心,这些都为汉语在阿拉伯地区的传播提供了有力支持。其次,国际中文教育正逐步从高等教育阶段向基础教育范围覆盖。目前,阿联酋已有171所公立学校开设中文课程,超过7.1万名学生在学习中文,这一“百校项目”已成为中阿关系中的增长亮点。将来,阿联酋学校中文教育还将在职业教育、数字教育方面进行广泛探索。在埃及和沙特,汉语教学已经融入中小学教育体系。与此同时,对本土中文教师的培养也在同步进行,为国际中文教育的传承夯实基础。非洲首个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国家突尼斯,2022年迦太基大学高等语言学院中文专业的招生人数在所有外语专业中名列前茅。此外,中方还为阿联酋、索马里政府官员、巴林政府和高校,以及苏丹武装部队等提供汉语培训,以促进这些国家中高层对中国的深入了解。

      惠及多元群体的教育援助是优先合作方向。在阿盟成员国中,有11个属于高收入和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另外11个则属于中等低收入和低收入国家,这导致阿盟成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在教育合作方面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多年来,中国政府、中国留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地区政府坚持每年为阿尔及利亚、吉布提、摩洛哥、苏丹、索马里、伊拉克、叙利亚等国优秀学子提供奖学金,这些学子成为中阿友好合作的重要使者,为加深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作出了贡献。除了为阿拉伯国家的学生创造学习机会外,中国还通过援建校舍、捐赠教学设备等硬件设施,改善当地教育资源严重匮乏的局面。援助项目包括巴勒斯坦拉姆安拉比拉区的“中国学校”、突尼斯外交培训学院、黎巴嫩国家高等音乐学院等。吉布提鲁班工坊是中国在非洲建设的第一个鲁班工坊,该工坊开设的铁道类专业与商科类专业不仅填补了吉铁道类专业的空白,在运营前还获得了全部认证。埃及鲁班工坊开创“一国两坊”之先河,中方向埃方提供相关教育标准、模式和方案,推动当地探索建立“中高本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通过设立鲁班工坊等跨境办学项目,中国实现专业技术的转移,为当地培养高质量的技术人才,同时通过提高市场竞争力解决人才就业的后顾之忧,这些举措受到当地民众的欢迎。搭建共享科技创新成果平台的未来共同体,是中国与海合会国家教育合作的新起点。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引领下,清华大学与阿联酋哈利法科技大学签署联合研究合作协议,推动师生科研交流与合作;中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分别与巴林大学、约旦科技大学合作建立“华为信息与通信技术学院”;海康威视与巴林理工大学共建智慧教室。这些在合作主体上的创新,不仅有助于促进科技成果的共享,还为两国之间的教育合作开辟了新的方向。

      不断拓展中阿教育合作内涵。首先,通过国际中文教育结合科技研究和丰富的人文活动,推动文化传播和多元交流的形式。当前,越来越多的阿拉伯学生开始认识到中国在全球科技领域的潜力。在通过相应等级的汉语考试后,他们纷纷选择赴华学习生物、航天、物理等理工科学科,这为中阿共建的实验室、医疗中心等联合基地提供了合作科研的人才支持。其次,开展系统性地教育援助,惠及更多当地民生。除海合会成员国外,其他阿拉伯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常常面临诸多挑战。在教育领域表现出校舍短缺、教育年限不足、教育质量低、毕业生辍学率和失业率高的连锁反应。开展系统性的职业教育、基础教育以及特殊教育等援助,能够让广大基层民众切实感受到共建“一带一路”所带来的积极变革。这些努力不仅有助于提升教育水平,还将促进中阿人民之间的心灵契合,是一条实现长久民心相通的重要路径。再次,充分发挥数字化优势,多主体共同参与创造新型教育合作模式。埃及、约旦、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摩洛哥、突尼斯等国拥有悠久而丰富的文明历史,未来可进一步探索“数字+人文”和“数字+高科技”等跨学科教育合作,积极推动联合考古、研学旅行、人工智能等项目的发展。这些合作项目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也将为促进中阿双方青少年的国际理解教育、全球公民教育提供更为丰富的外部资源和环境。

      (作者:郑圆皓,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生;李盛兵,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