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讲述】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在这个有特殊意义的时间节点,我们的无人机有幸乘着奥运预热的“东风”,点亮法国夜空,为全球观众呈现一场科技与美的视听盛宴,成为中法两国技术和文化交流的一次典范,寓意深远。
从无人机研发生产、无人机编队表演做大做强,再到组织研发低空基础设施、低空监管系统,重点发力低空科普教育,我们逐步建立起具有创新特色的低空经济产业圈。
只有自身建立起研发、生产、销售的全产业链,才能做出获得国内外认可的好产品,才能让产品承接住更多使命;只有建立起自身的低空经济产业圈,才能更好地赋能国家低空经济的整体发展。
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这对于从事无人机生产和服务的人员来说是巨大的鼓励。展望这片万亿级蓝海市场,“低空经济+”蕴藏无限想象。目前,我们正在努力拓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开拓全球市场,让中国制造走向世界舞台。
项目团队:
本报记者 尚文超、刘茜、王建宏、张锐、颜维琦、严圣禾
本报通讯员 陈娟、曾雨、刘晨鑫、董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