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7月10日 星期三

    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巴日嘎斯台乡兴安村:

    绣花功织就“新图景”

    作者:本报记者 高 平 王 潇 本报通讯员 于舰勐 《光明日报》( 2024年07月10日 05版)

        兴安村村民在大棚查看蔬菜生长情况。资料图片

        兴安村红色记忆广场。资料图片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走进乡村看振兴】

      仲夏时节,走进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巴日嘎斯台乡兴安村,绿树浓荫,一栋栋砖瓦房鳞次栉比,街道干净整洁,兴安农村第一党支部纪念馆、红色广场等引人注目。

      兴安村红色资源丰富,辖区内有多处红色革命遗址。1946年9月1日,兴安农村第一党支部在此成立。进入新时代,在党的领导下,兴安村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不过,曾经一段时间,“贫穷落后”一直是兴安村挥之不去的标签。干旱缺水,土地贫瘠,种植结构单一,村民们的日子过得有些紧巴。

      村庄发展受阻、人才流失严重,兴安村党支部书记周智慧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周智慧把村里的种养殖大户、老村干部等召集到一起。“要想富,得种树”“村里没产业,指定没发展”“鼓励大学生返乡,为家乡作贡献”“听说种大棚效益好,咱们村可以尝试发展大棚”……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很热烈。

      说干就干!经过一番调研,村党支部决定在荒山上种树和发展蔬菜大棚,申请资金盖起了186座蔬菜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

      “怎么管理,对技术不熟练怎么办”“大棚种菜卖给谁”,盖好了大棚,又有很多问题摆在村民面前。为解除大家的后顾之忧,村党支部专门聘请本地“田秀才”“土专家”讲解种植技术、提供技术服务。同时,积极争取乡里支持,大力发展订单式种植,有效解决村民们不会种、销售难的问题。

      村民姚东旭刚开始有些顾虑。通过学习技术、考察市场后,他种了四座大棚,棚内种植小香葱。“自己试才知道,种大棚确实赚得多。今年小香葱价格高,估计能赚八万多元。”姚东旭高兴地说。

      近年来,在兴安村党支部带领下,村里大力发展北山生态沟旅游建设项目,并逐步完善环湖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千亩果园、生态沟景区成为村子的亮丽风景。干群齐心协力干,兴安村1.46万亩荒山变青山,80%以上的村民住上了楼房,集体资产大幅增长。

      村里通了路、通了电、通了水、通了网,干净、整洁的道路联通家家户户,村里建起活动中心、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群众生活越来越方便。村民战淑芝说:“这些年党和国家的扶持政策多,兴安村发展遇上了好时候,我们赶上了好机遇。”

      的确,在兴安村,不少村民在家门口开起饭店或小卖铺。“以前路不好走,来的客人少;现在不仅路修好了,村里干干净净,景色也好,到我们这里旅游的游客一拨接着一拨。”村民李凤玲和家人经营着一家面食店,这些年来,他们见证了村子从基础设施落后到配套服务健全、从冷清到热闹的转变。

      “找到适合当地发展的业态不容易,我们努力用红色资源、好的生态、好的服务吸引游客,带动乡亲们致富增收。”周智慧说。

      把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兴安村党支部结合当地红色旅游资源,与旅行社合作定制红色文化旅游线路,拉动当地的旅游经济发展。据了解,在上级有关部门支持下,2022年,兴安村还建设了兴安盟农村牧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以兴安村革命历史为主线,配合浮雕墙、历史文物、革命人物事迹,讲述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红色故事,让人们感受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兴安村,群众讲述了“半扇门板”的故事:解放战争时期,当地村民拆下自家的半扇门板,抬着战斗中受伤的共产党员前往王爷庙抢救。“这半扇门板就陈列在兴安农村第一党支部纪念馆里,如何把这个红色故事讲活,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我们想到了用情景剧的形式。”巴日嘎斯台乡乡长梁立国与乡干部、退休教师及村民一起,创作完成情景剧《半扇门板》。“这部情景剧一经推出,就受到当地干部群众欢迎,还吸引各地游客纷纷观看。来这里的游客,既能实地参观又能沉浸观演。2023年,兴安村共吸引游客5万余人次。”梁立国告诉记者,为满足不同游客的旅游需求,今年巴日嘎斯台乡还对情景剧《半扇门板》的内容和表演形式进行升级,进一步丰富游客体验。

      周智慧介绍,2021年,兴安农村第一党支部纪念馆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今年6月的端午小长假,兴安村成了当地的红色旅游热门景点,村民梁秀恒的农家菜馆生意火爆。他笑着告诉记者:“现在游客多了,每年靠农家乐就能有5万元的收入,我们的腰包更鼓了!”

      (本报记者 高 平 王 潇 本报通讯员 于舰勐)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