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
一线城市,以其丰富的资源、机会和文化吸引力,被认为是年轻人实现梦想的摇篮。然而,当下许多年轻人选择离开大城市,以更加自由、开放和主动的姿态,寻找自己的“理想之城”,书写自己的“小城故事”。
产业崛起,小城也有大发展。近期,越来越多的信息显示,小城市正在蓬勃发展,从大城市返乡创业的一批年轻人正改变着小城面貌。这种迁徙背后,离不开小城市产业的发展和崛起。曾经,小城市的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就业机会有限,导致许多年轻人涌向大城市。但如今,随着产业转移和新兴产业的崛起,小城市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些新兴产业不仅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实现在家乡也能大展宏图的梦想。例如山东曹县,十多年前还是山东经济洼地、省级贫困县,随着互联网平台下沉和电商经济的发展,如今的曹县依托其特色产业频频“出圈”。经济学中有一个概念叫“雁阵模式”,指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通过产业转移,各自形成比较优势,实现大城市带动小城市发展的目标。小城市的崛起,正是“雁阵模式”的一种体现。产业转移必然会带来人才的转移,人才转移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形成良性循环。
边界消减,释放人才吸引力。近年来,几乎所有的中小城市都面临着“3+1”的变化。“3”指三大交通网络——机场、高铁、高速公路,“1”是指互联网。交通、通信等一系列基础设施的改善,使得小城市的生活条件越来越接近甚至超越了大城市。尤其是随着网络经济和信息消费的崛起,家庭办公、电子购物、网络教育等全新概念的普及,城市的物理边界正在消减。同时,各地政府也抢抓机遇,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如提供创业资金、减免税收等,以吸引和留住人才。基础设施的改善和人才政策的实施,使得小城市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离开喧闹的大城市,在小城镇安家落户,享受更为舒适和便利的生活。
跳出框架,主动追求理想生活。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许多年轻人哼唱着心中的歌,同时也用行动去实践。如果说大城市有磅礴的气势,那小城市也有其不可替代的风韵。中国之大,每个地方都有其特有物产和风土人情。例如“瓷都”景德镇的千年窑火形成了特有的城市气质和产业集聚,“匠从八方来”的包容吸引了一批批手艺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各种社交网络上“蹲个宜居城市”。“哪个城市气候宜人”“哪个城市物价便宜”“哪个城市能实现水果自由”,一个个问题背后,是年轻人对理想之城的主动寻找。与之相伴的是,宜居城市的定义也在发生着变化:从满足基本的谋生和发展条件,到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和高质量生活。年轻人眼里的理想生活更加自由了,不再只有漂在大城市奋斗和回去建设家乡两种选项,他们跳出传统的城市流动框架,变被动为主动,根据自己的生活需求去寻找一个为自己“量身定制”的理想之城。
(本报记者 赵斌艺)
项目团队:
本报记者 赵斌艺、陆健、胡晓军、李玉兰、王洋、周洪双、李晓东、赵秋丽、李志臣
本报通讯员 陈娟、江盈盈、郑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