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签约到开工仅用45天,从开工到实现量产仅用13个月。青岛项目创造了京东方模组工厂建设新纪录!”回忆起这段从落户到量产的“神奇速度”,京东方青岛区域办总经理于永烈对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的建设速度竖起了大拇指。
作为全国第九个国家级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获批十年来,以“新”应“变”,以“创”开“路”,全力破除体制性障碍、打通机制性梗阻、强化政策性创新,打造了一批具有首创性、突破性的改革标杆,不断擦亮国家级新区改革创新的“金字招牌”。
贴条、印刷、SPI检测……经过多道工序,一片片空白电路板在青岛灿恒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鱼贯下线,打包入箱发往相距不到一公里的京东方青岛生产基地。
“目前,我们日产近4万片成品,为京东方提供强有力的配套助力!”公司项目负责人贾海平说。
“京东方速度”得益于西海岸新区创新实施的招商机制。在专业园区招商中,由新区商务局统筹,5个专业招商单位和相关单位以及属地镇街协同联动,在“术业有专攻”与“协同发力”的配合下,新区新型显示产业园共储备了总投资2425亿元的54个产业链上下游项目,2023年实现营收489亿元。
“分工不分家”的背后,是新区大刀阔斧强化顶层设计、改革管理体制的结果。
西海岸新区获批之初曾面临3套机构并存的复杂局面。为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难点,2014年,经过系统性、整体性重塑,新区党政机构数量较合区前减少60%;2019年,同步开展功能区、镇街、事业单位改革,逐步构建起“新区管统筹、功能区重发展、镇街强治理”的架构体系。
地处西海岸新区的灵山岛风景优美,随着游客增多,岛上兴起民宿热。以往岛上居民办理相关手续,需乘船跨海到岛外的灵山卫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现场办理。“碰上刮风下雨天气,渡船也不好出海,要是能在岛上直接办理就好了。”如此“隔海相望”,让家住灵山岛的王兴龙和像他一样有业务办理需求的岛民们犯了难。
岛民们的愿望很快就变成了现实。2023年,新区在全省首推数字政务服务“视频办”新模式,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面对面,手把手”的专业指导。同时,在8个大功能区、23个镇街及185个社区等群众办事需求量大的密集场所,布设运行216台“政务直办间”,实现237项高频事项办理服务。
“政务直办间”是一台由新区自主研发、为办事群众量身打造的政务服务终端设备。青岛西海岸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伟志介绍:“它就像一个缩小版的政务服务中心,突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让群众办事‘随时可以办、就近就能办’。”
改革的动力,来自群众和企业的需求。
找准这一改革发力点和突破口,新区将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清单化提出“模拟审批”“联合验收”等1200余项任务举措,形成“电力预装”“跨域通办”等300余项经验做法。
6月16日,2024黄河流域跨境电商博览会在西海岸新区闭幕。本届博览会展品超1.3万种,搭建了黄河流域与世界之间的沟通桥梁。
中东地区最大的电商平台之一——Noon首次参会。“平台上75%的产品是中国制造,希望借助这次博览会,协助更多企业将产品出口到中东市场。”Noon平台中国区官方代理商易通天下CMO聂耳双介绍。
聚焦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新区坚持制度型开放与深层次改革双向互促,依托青岛自贸片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等平台,在山东省率先开展跨境电商“9710”“9810”业务,如今跨境电商保税备货进口占全省一半以上。
其中,全域位于新区的青岛自贸片区是山东自贸试验区面积最大、试点任务最集中的片区,对标RCEP、CPTPP等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青岛自贸片区106项试点任务全面突破,302个创新案例得到复制推广。
“片区挂牌运行5年来,通关速度一升再升,企业成本一降再降,货物进出口年均增长22%,新型离岸、易货贸易额占全省超80%。”青岛自贸片区管委会副主任隋斌表示。
(本报记者 刘艳杰 本报通讯员 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