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书话】
稀土不是土,而是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浙江作家杨自强的《淬炼:中国稀土科学家创新报国纪实》(以下简称《淬炼》)一书,以中国稀土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史为背景,叙写了中国稀土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成为世界第一稀土强国的时代传奇,彰显了一代代稀土科学家独立自主的探索精神和为民造福的家国情怀,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当今,更体现了其高尚的价值导向和史诗般的品格追求。
《淬炼》讲述了中国稀土发展史上的一个个重大节点:中国发现稀土、第一号稀土合金、稀土串级萃取、“一步放大”、“中国冲击”、方毅“七下包头”、邓小平“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的名言、阿尔法磁谱仪上的“中国心”、WTO稀土案……一直到2023年底中国禁止出口稀土技术。中国稀土就是这样不断创新、勇于亮剑、敢于决战,敢于突破,终于从落后世界一个半世纪,到奋力超越、抢占巅峰,成为世界第一稀土强国。书中一个个激动人心的故事,形成了一篇气势恢宏的史诗。
《淬炼》始终围绕着一个主题展开,那就是“创新报国”,这是对时代精神的高扬。中国稀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依靠的就是一代代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如书中以数万字的篇幅,浓墨重彩地讲述了中国独创、领先世界的“串级萃取稀土分离技术”。法国罗地亚公司依仗着他们的稀土分离技术,不但在产品供应上对中国“卡脖子”,更企图把中国企业变成他们的“分厂”。徐光宪等中国科学家,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先是建立了自己的萃取理论,把风行国际的“推拉理论”完全“推倒”。接着又发明了“串级萃取”技术,把罗地亚公司的“摇漏斗”技术彻底击垮。然后又发明了“三出口”技术、“一步放大”技术,中国稀土分离技术一骑绝尘,稀土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压倒性优势,形成了巨大的“中国冲击”。这些故事读来令人心潮澎湃、精神振奋。像这样的故事,在《淬炼》中还有不少。从国家利益、时代前沿的思想高度上提炼主题,高立意、大格局,形成了《淬炼》一书的时代意义和思想价值。
鲜明的主题需要精彩的故事来呈现,而故事的主角就是人。《淬炼》向我们展现了一批可敬可亲、真实生动的中国“稀土人”。书中的人物,上至国家领导人,下到基层一线青年工人,而着墨最多的自然是稀土科学家。作者在写作时,将每个重大节点围绕着一位中心人物来展开,在人物的精彩故事中依次展出中国稀土的一个个创新成就。中国稀土的高光时刻与稀土科学家的杰出贡献,紧密地结合到了一起,事业成就了人,人成就了事业,两者相得益彰,相互映照。而每个科学家又各有他们精彩的故事和生动的细节,何作霖昏倒在勘探现场,任湘把自己吊在峭壁上采集矿样,徐光宪凌晨4点在卫生间里记录灵感……他们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心血都投入创新报国的伟大事业中。这样的人物,既有思想的力量,又有情感的重量,还有人品的质量。
《淬炼》在内容抉择上有取又有舍,“重头作品”并没有“长篇累牍”,整体叙述显得既完整又流畅,有着较强的可读性和吸引力,体现了作者对题材较高的调度能力。同时,《淬炼》的文字功底相当深厚,风格沉着,叙述严谨,有内在的激情,但又不显浮夸。对稀土技术的专业内容,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呈现出来,使难懂、难写的稀土故事,变得“内行觉得不外行、外行觉得是内行”,可以看出,作者对于稀土专业技术是下了一番学习功夫的。
(作者:何建明,系中国作协原副主席、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