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文化评析】提升公版书品质 满足消费者需求

    作者:魏斌宏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25日 16版)

      【文化评析】 

      刚刚过去的电商大促,图书市场依旧火热。依托网络电商平台的高效与便捷,广大读者迎来一场阅读消费的盛宴。近年来,公版书在各类图书消费中增速始终位居前列。公版书,即公共版权书籍,是指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他人士发布的作品,使用不会侵犯作者的版权。然而,不少读者发现,许多畅销公版书的版本多且杂。有家长想为孩子购买一本《小王子》,结果发现该书的中译本就有近百种之多,装帧设计五花八门,价格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编辑和印刷质量更是参差不齐,让人无从下手。如何提升公版书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出版社热衷于公版书,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市场催生大量需求。公版书很多都是经过时间沉淀和历史检验的经典,值得一读再读。同时,中小学生也是公版书消费的主力军,在语文“新课标”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中,公版书几乎占据半壁江山。两相叠加,便形成了稳定且长期的消费群体。二是投入成本相对较低。和处于版权保护期内的书籍相比,公版书具有出版门槛低、投入少、周期短及利润高等优势,自然会受到许多出版社的青睐。

      但是,版本众多的公版书在丰富图书市场、让读者有更多选择机会的同时,也给一些粗制滥造的版本提供了可乘之机。读者一不小心就有可能买到滥竽充数、质量低劣的图书,尤其在传统古籍和外国名著这两大类公版书中,此类现象更为突出。一些新版古籍校勘不精、注解不明、错漏频出,明显的知识性错误必然会对读者造成误导。一些译著艰涩拗口、表述含混,甚至出现望文生义、任意删减等问题,让人难以卒读。更有甚者,个别出版社为了追逐市场热点,不惜雇佣“枪手”、层层转包,通过“洗稿”改头换面,生产了不少“速生型”公版书,由此导致的侵权现象也屡有发生。面对这些问题,大多数普通读者仅靠简单的网络搜索和价格对比往往无法判定版本的优劣,难以做出正确的选择。

      因此,加强对公版书的质量管控,提升公版书的整体品质,成为摆在整个图书市场各参与主体面前的重要任务。一方面,有关部门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公版书查重系统和专家审查机制,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严格控制重复率偏高的公版书书号配额,从源头上筑牢监管屏障,遏制扎堆式的无序竞争,阻止品质低劣的公版书流入市场。另一方面,出版机构须强化行业自律,在版本上慎选择,在细节上严把关,在编校上下功夫,秉持对经典负责、对历史负责、对读者负责的严肃态度打造精品公版书。同时,要与销售平台和终端读者充分沟通。通过及时监督反馈,形成良好的互动倒逼机制,淘汰下架劣质公版书版本,净化图书消费环境,进而推动整个公版书行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

      做好一本书,惠及千万人。公版书既是商品,又有着远超一般商品的精神属性,对广大读者的视野拓展和素质提升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需要我们用心呵护。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公版书质量提升尤其需要整个图书产业全链条的共同参与。我们期待,有更多的出版机构能够沉下心来、心怀敬畏,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打造既有“金杯”又有“口碑”的优质公版书,为读者提供更富营养的“精神大餐”。

      (作者:魏斌宏,系天水师范学院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副教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