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感受东方诗韵

    作者:本报记者 付志刚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18日 16版)

        图为音乐会现场。本报记者 付志刚摄/光明图片

      【记者连线】 

      近日,维也纳金色大厅玻璃厅嘉宾云集,光彩夺目。一场由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主办的音乐会——“为了和平——中国当代音乐与文学”音乐会,在这里举行。

      本次音乐会的所有曲目不仅来自中国,且系专门创作、首次公开演出。奥地利21世纪乐团曾与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多次合作。为了这场音乐会,乐团特意向合作过的知名中国作曲家征稿,沈叶、秦文琛、郭元等三位作曲家专门为音乐会创作了新的当代中国音乐作品。在知名指挥家皮特·勃威克的激情指挥下,来自21世纪乐团的奥中青年乐师融合使用中西乐器,木琴沙沙低语,古筝急促高昂,完美呈现了《无法听见的土地》《声音,唤起回忆之二》《伸展之歌》等新作,让观众沉醉于独特的东方韵律中。

      与传统音乐会不同,这场音乐会采用了中国现代音乐演奏和古代诗歌朗诵相结合的方式。除呈现三首现代中国音乐作品外,还现场朗诵了春秋战国、两汉至魏晋南北朝的多首中国古典诗词作品。年逾七旬的奥地利表演艺术家瑞哈德·胡塞多次登台朗诵,带领观众穿越回2000多年前的中国,感悟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精神世界。为了让奥方观众体悟中国诗词韵律之美,组织者专门安排中国旅奥青年男中音李亚西用汉语现场朗诵《墨子·非攻》以及曹操的两首作品。作品朗读时,现场鸦雀无声;朗读结束后,掌声如雷。中国诗词的韵味和意涵被奥地利观众感悟到了。

      音乐会主题“为了和平”也十分特别。谈到举办这场音乐会的初衷,音乐会组织者、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院长、奥地利汉学家李夏德教授告诉记者,在当今复杂的世界形势下,不同文化之间需要对话和相互了解,而音乐和诗歌是很好的载体,“诗歌朗诵使人们感受到古典的力量,而中文版朗诵使观众可以通过声音体验中文韵律之美,通过眼睛体会中国文字之美”。自1974年以来,李夏德一直致力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研究,他与孔子学院一直不遗余力地通过举办朗诵会、音乐会等多种形式介绍中国文学、音乐、哲学,此次更首次将中国诗词朗诵带到著名的维也纳金色大厅。“今年是我学习中国哲学的第50年,我希望能用自己所学架起一座文化沟通的桥梁,帮助中奥两国人民突破传统文化藩篱,了解彼此,欣赏另外一个文化。”

      演出间隙,一位正在学习汉语的奥地利高中生对记者说,中国乐器古筝和众多西洋乐器在一起演奏却毫不违和,反而体现了融合之美,这很神奇。

      演出结束后现场掌声雷动,指挥和乐团谢幕三次观众仍不舍得离去。李夏德对演出效果十分满意:“音乐会击中了人们的思想,很多人专门过来表示感谢。”中文诗歌朗读者李亚西分享的一段朋友圈感悟也说出了许多人的心声:在音乐之都,中奥艺术文化碰撞出璀璨的火花。古典的庄严与现代的自由交织,传统的深邃与创新的激情共鸣。这不仅是一场音乐的盛宴,更是一段心灵的对话。

      (本报维也纳6月17日电 本报驻维也纳记者 付志刚)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