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13日 星期四

    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推动“产学研医”深度融合 培养生物制药创新人才

    作者:王文秀 卫涛 林丽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13日 10版)

      近年来,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依托前瞻性的教育理念与深厚的学科底蕴,积极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生物制药领域创新人才培养之路。学院以培养创新药物研发人才为目标,将“服务民众健康、扎根中华大地、增强民族自信、争创世界一流”的教育理念融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国内率先将生物药物“发现—研发—转化—生产”全过程贯穿于教学中,推动形成“产学研医”全链贯通、深度融合、良性循环的生物制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课程体系 推进思政教育教学

      学院积极转变传统人才培养理念,以成功研究并应用于临床的三个生长因子(FGF)创新生物药物的实践过程为契机,依托细胞生长因子药物和蛋白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大分子药物与规模化制备全国重点实验室和生物医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构建以“创新药物研发”为主线的生物制药课程体系。生物制药课程体系不仅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同时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学院通过个性化教学,培养学生的研发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积极打造“FGF树人大讲堂”“药苑·朗读者”等思政品牌,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此外,学院还组织学生发起“肤生工程”公益活动,将自主研发的原创FGF药物用于重大突发事件的救治,让学生在实践中体悟医学的崇高与伟大,培养学生的“工匠心、新药梦”。

    构建实践教学平台 推动产学研医一体化

      为了更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院构建“以临床需求为牵引、以医药企业为创新和生产主体”的产学研医“四融合”实践教学平台。教学平台将“临床发现问题—实验室解决问题—企业实现成果转化—产品临床应用”的药物研发全过程有机融入4年连续性实践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广阔舞台。

      学院与多家企业、医院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与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海正博锐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合作组建生物医药现代产业学院,实现校企双方共同开展药物研发、临床试验、产业化等方面合作。通过校企医协同实践育人,持续提升学生的药物研发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在转化医学领域的临床思维,使学生更加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动态。

    名师引领未来 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构建长效机制,打造校企医交叉融合的师资队伍。通过“引育、双聘、兼聘”等形式,与全球创新生物药领域专家交流合作,同时派遣教师到国内外科研院所、医院、药企进修学习,实现“共创新药—共申项目—共上课堂”目标。

      目前,学院已打造了一支校企医交叉互融,具备创新生物药物研发、临床协同和教研融合能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并成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这支队伍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杰青/长江/万人计划等人才牵头,共同为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的生物制药创新人才培养贡献智慧和力量。

    人才培养与学科发展结出累累硕果

      经过多年的努力与实践,学院已结出累累硕果。在思政教育方面,学院100余名学生先后参与“肤生工程”公益项目,为创面困扰人群提供救助服务,获得“浙江慈善奖”等多项荣誉。在人才培养方面,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断提升,先后获得多项“双创”竞赛奖和国家级创新课题。在专业建设方面,学院生物制药专业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并有效辐射药学类其他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院培育出一批国家级人才和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在学科发展方面,学院药学学科先后入选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优势学科、浙江省登峰学科,连续4年位居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前10%,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取得突破性进步。

      面对未来,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将持续探索和创新生物制药人才培养模式,为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王文秀 卫涛 林丽)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