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13日 星期四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读《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案例选:教育·科技·人才篇》

    作者:许倞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13日 04版)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如何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案例选:教育·科技·人才篇》一书,以教育、科技、人才领域攻坚克难的鲜活案例,对这个重大问题给予了回答。它为帮助广大干部理解掌握中央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清新时代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不断提高干部精准施政的本领,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该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党的二十大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聚焦相关领域重大问题,精选24个案例,对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有不少给人启迪、令人眼前一亮的好经验好做法。

      为什么要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效联动,必须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形成良性循环,实现有效贯通,推动深度融合。如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围绕做大做强光电子信息产业,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科技同兴、人才共享、产业同链,以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带动产业发展,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光谷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书中的很多案例充分说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得越好,创新的策源能力就越强,高科技产业发展就越快。

      怎样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天津立足独特的区位、产业和教育优势,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造一流“双师型”教师队伍,树立行业企业办学标杆等,推动培养一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中国农业大学围绕培养农业高层次人才、服务农业现代化建设,创建科技小院,把教书与育人、田间与课堂、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一大批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北京师范大学聚焦教育强国和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实施“强师工程”,为欠发达地区定向培养优质教师,助力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该书的很多案例,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有着深入的思考、给出了可行的方案。这些案例也充分说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对促进就业创新、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怎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当前,我们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科技重大专项,在支撑国家油气储量产量目标实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同时,带动石油工程技术装备和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第二次青藏科考围绕高原生态环保等重大命题,产出一批原创性科研成果,助力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双碳”目标;海南建设农作物种子繁育基地“南繁硅谷”,开展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有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些案例充分说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

      怎样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是自主创新的关键,只有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国家才能发展,民族才能振兴。为培养更多优秀青年人才,中国科学院搭平台、给机会,让青年人才到重大科技创新实践中磨炼,让他们挑大梁、担重任;中国中车在推进高铁创新发展过程中,加强技术攻关、项目实践、岗位锻炼,培养一大批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广东修订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办法,完成新一轮27个系列职称制度改革,推进公立医院等重点行业薪酬制度改革等,将人才选用自主权授到位,激发干事创业活力。这些案例不仅让我们深切体会到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显著,而且显示出中华大地正在成为各类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

      (作者:许倞,系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主任)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