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论坛】
一枝一叶总关情。民生实事无论大小,都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调研,考察日照市阳光海岸绿道,听取绿道整体建设情况介绍,察看修复治理后的海岸线生态环境,了解当地升级文旅产业、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做法和成效,并不时同市民和游客亲切交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绿道应市民所需,是得民心之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要让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近年来,山东省日照市对沿海裸露场地及岸线破损处进行生态修复,建成约28公里的阳光海岸绿道,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运动休闲好去处,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增添了一抹亮眼绿色。
城市绿道建设“一头连接城市,一头连接自然”,不仅关乎城市生态环境改善,更关乎民生福祉。作为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举措,绿道不仅是城市建设中不断生长、彰显生态功能的绿色空间,能让市民在繁忙的生活中有一份可望可及的田园诗意,也显示出一个地区城市建设的靓度,让城市的美好生活多了一处生动注脚。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盼和重视程度前所未有。着眼于回应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近年来,各地按照中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积极推动绿道建设。福州的郊野福道、成都的天府绿道、日照的阳光海岸绿道、武汉的东湖绿道、南京的环城绿廊、杭州的之江绿道……越来越多的绿道让自然山水、人文风物交相辉映,让人与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它们正在以“生态显示器”的独特功能赋能城市发展,提升着城市发展的活力,讲述着城市生态建设的生动故事。可以说,生态更美、环境更优、旅游更活,成为一些地区绿道建设的生动写照。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绿道建设彰显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凝结的是为民办事、为民造福的用心用情,铺展的是绿色发展、共享发展的未来蓝图。在一些城市绿道,市民或漫步,或骑行,或登山,或闲谈,或看湖光潋滟,或赏海天一色……行吟山水间,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一条条绿道已变成群众日常生活的“幸福道”。在这些城市绿道建设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不刻意追求奇花异草、名贵树木,真正做到为人民种树,为群众造福”“要融入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等要求,得到清晰体现和践行落实。在成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特别是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在桂林,他叮嘱“最重要的是要呵护好这里的美丽山水”;在汉中,他称赞天汉湿地公园是市民“幸福园”……绿道正在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改善着民生福祉,体现在亿万群众的寻常生活之中。
无论是作为改善生态环境的体现,还是增加民生福祉的彰显,绿道建设都表明,从细微之处持之以恒地抓好民生实事,是获得群众拥护和支持的必须之举。抓好民生福祉既要抓利长远、打基础的大事,也要从细微之处入手,抓好关乎群众现实诉求的“小事”。无论是投资规模、区域面积,还是影响力,绿道建设都难以同重大项目、重大工程相提并论,建设效果也并非立竿见影。但是,对群众来讲,却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幸福感。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想象与期待,是细微而具体的。一部方便上下楼的电梯、一盏照亮夜行的路灯、一条焕然一新的巷道、一个方便快捷的充电桩,诸如此类的细微之处能在不经意间让居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孩子能就近上一所好的学校、老人有好的养老环境、病人能享受好的医疗资源……对这些诉求的满足能让群众切实体会到分享改革成果的喜悦,甚至看到生活的希望。
民生改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未来,更要以久久为功的态度,将民生福祉牢记心中、将为民办事落实落细,持之以恒地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把一件件、一批批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呈现在人民群众眼前,办出民生实事的效度、温度与力度,点亮人民群众更加幸福的好日子。
(作者:陈朋,系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