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新加坡航空公司一架SQ321客机在遭遇严重气流颠簸后骤降,最终在泰国曼谷紧急降落。不幸的是,这起事件导致一名73岁的英国男性乘客身亡,另有多人受伤。事故发生时客机在缅甸上空突然遇到强烈气流,机长随即宣布机上进入医疗紧急状态,要求在曼谷降落。随后,有30多人被送进当地医院接受治疗。据报道,死者原本就有心脏问题,可能是由于心脏病发作死亡。这是该航空公司24年来发生的首次致命事故。
航班追踪网站Flightradar24的数据显示,事故发生在新加坡时间21日下午3时49分,客机的升降速率突然出现变化,将近一分钟后才恢复正常。通过早些时候对卫星数据的分析发现,该航班在飞入雷暴活跃区域时飞机高度短时间内骤减超过1800米,机舱内的乘客和物品被猛烈抛向顶部。多名乘客事后在社交媒体发布的照片及视频显示,机舱内一片狼藉,食物、毛毯、各类机舱用品、随身物品等散落一地,氧气罩也弹了出来,多处有血迹。
无独有偶,仅隔几天,卡塔尔航空公司的QR107航班26日在飞越土耳其时也遇到了乱流,导致12人受伤,该航班最终在目的地都柏林安全着陆。都柏林机场发表声明,共有6名乘客和6名机组人员受伤,其中8人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目前尚不清楚卡塔尔航空公司的飞机遭遇了何种类型的湍流。
大多数航班都会在航行过程中遇到某种程度的湍流,从而导致飞机突发颠簸。湍流主要发生在有上升和下降气流的云层中。虽然许多云层相对温和,但在较大的云层中,如积雨云、雷暴云,空气的混乱运动会引起中度甚至严重的湍流。
此外,还有一种湍流被称为“晴空湍流”,顾名思义,它并不伴随云层出现,因此难以察觉,从而成为飞行过程中的巨大隐患。
航空学者兼商用飞行员盖伊·格拉顿解释说,晴空湍流通常出现在急流附近。急流是高空中快速流动的空气“河流”,通常在约12000至18000米的高空。急流中的空气与周围空气的速度差异很容易高达每小时161公里,这种速度差异造成的摩擦会造成湍流。湍流是不断移动的,因此很难完全避免。例如,从欧洲飞往北美时,很难完全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时常会遇到严重湍流。
英国雷丁大学去年在《地球物理研究快报》上发表的研究表明,从1979年到2020年,北大西洋航线上的严重湍流事件增加了55%,该研究将这一现象归咎于全球变暖改变了喷流气流,加剧了北大西洋和全球的“晴空湍流”现象。参与研究的雷丁大学大气科学教授保罗·威廉姆斯表示,他认为气候变化正在改变湍流,“我们通过计算机进行了一些数据模拟,发现未来几十年严重湍流发生的可能性会增加一倍或两倍”。这一发现后来得到了观测数据的支持,尤其是晴空湍流的增加,这种湍流与风暴或云层等任何可见的线索无关,来得突然,十分难以预测和避免。
首尔国立大学的大气研究员金正勋表示,气候变化导致湍流更加频繁和严重。威廉姆斯和同事的另一项研究也表明,随着气候变暖,晴空湍流将变得更加常见和强烈。他们使用气候模型预测,严重湍流的增加将超过轻度和中度湍流。
尽管如此,威廉姆斯强调,湍流的增加并不意味着飞行风险的增加,大多数航班仍将像现在一样安全,只是会遇到轻微或温和的乱流。“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停止飞行,否则飞机就会开始从天上掉下来,”威廉姆斯说,“只不过在飞行过程中过去可能只会经历10分钟的严重湍流,未来可能会增加至20或30分钟。”
飞行员通常会使用湍流预测来规划航线,气象中心的研究人员则利用地面传感器和卫星收集的数据来预测湍流,并将预测结果传递给飞行员。在飞行过程中,飞行员使用雷达来识别要避开的风暴云,但雷达无法探测到无云的晴空湍流。威廉姆斯提到,最新的激光雷达技术可以观测到飞行路线上的晴空湍流,但该设备成本高昂且体积庞大,不适宜飞行。
在更好的解决方案出现之前,专家建议旅客在飞行过程中始终系好安全带,以防遇到突然的湍流。
(本报记者 闫丛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