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30日 星期四

    文化强国建设的主力军与先锋队

    作者:魏鹏举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30日 09版)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既需要在文化保护传承,尤其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有为政府,也需要在文化创新、满足人民多样化个性化精神文化需求方面的有效市场。近日,“2024·全国文化企业30强”(以下简称“30强”)名单和“2024·全国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以下简称“成长性30强”)名单发布,充分体现了我国面向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胜决心和底气信心,是推进国家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力彰显。

      作为主力军的“全国文化企业30强”,需要具有显著的综合实力和强大的抗风险能力,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文化产业竞争环境中能稳健前行。2024年发布的“30强”,在业态格局上总体与往年保持了稳定延续,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等代表的出版发行与广电行业依然是主体,占比三分之二,这也体现了国企国资在全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反映出我国文化产业的优良结构,稳定强大的传统业态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盘和压舱石。

      同时,这届“30强”文化企业在整体业务布局上,文化科技融合特征进一步凸显。代表传统主流文化业态的国有文化企业,在深耕主业的同时都在互联网、数字化乃至智能化方面积极拓展;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等民营文化企业本身就是以文化科技新业态为特色,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积极作为。

      从可量化考核的数据来看,“30强”企业在经济效益上成就显著,截至2023年底合计净利润比上届增加301亿元,同比增长209%,不仅在文化产业领域,放在全国整体经济发展中都是很亮眼的。其实,作为中国文化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30强”文化企业的引领性示范性效应更多是非量化的,比如产业结构优化效应、产业链带动及其溢出效应等,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取得不错经济效益的同时,始终坚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取得了丰硕成果。

      代表中国文化企业创新发展先锋队的“成长性30强”,2024年首次亮相,体现了我国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格局、新势力。产业增长的重要表现是结构不断优化和升级,传统主流文化业态的稳定性成长是文化产业结构优化的表征,而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得到不断培育和发展是文化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将两个“30强”文化企业“榜单”放在一起来看,我国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特征一目了然,这可以说是观察分析我国文化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升级发展的代表性企业指数池。

      今年首次发布“成长性30强”,是我国推进文化产业结构升级、培育发展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尝试。从量化指标来看,“成长性30强”2023年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约53%,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约16%,充分体现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活力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强劲势头。就创新性的综合维度来分析,占比最多的是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特征显著的企业,而且民企居多,比如北京点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宽娱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杭州玄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还有一些是在满足人民文化需求方面把拓展新模式新消费作为其创新性成效的企业代表,比如内蒙古新华发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丽江东巴谷生态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华夏文旅发展有限公司等。

      本届“30强”和“成长性30强”的发布,在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乃至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指标性乃至历史性意义。“30强”入围企业总体上保持了较好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而“成长性30强”本身就是一个新变量。这种不变与变,正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需要的守正创新。我们有理由期待,接下来有更多更优秀的民营企业能脱颖而出,有更多的具有新质生产力属性的文化科技“独角兽”能蓬勃生长,有更多具有高品质内容资源和文化品牌影响力的企业能被发掘。

      (作者:魏鹏举,系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教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