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讲述】
刚接触深空探测项目时,我还是个新人“小白”,对一切充满了好奇,同时也感到迷茫。深空测控,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里的情节,但当我真正踏入这个领域,才发现其中的复杂与精妙。这些年,我先后参与了嫦娥探月、天问落火等多项国家重大工程,负责VLBI(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系统数据采集与站内记录系统研制、落火微弱信号检测设备研制等任务,设备部署应用于国内所有深空测控站,保障各项任务圆满执行。
须知,深空测控不仅是技术的挑战,更是对技术人员毅力和智慧的考验。
比如我们承接的VLBI系统中前端数据采集与站内记录系统的研制任务,这是之前从未做过的全新挑战。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正月初的灯火还散发着节日的温馨,而我和项目组的同事们却为了即将到来的方案评审而紧张忙碌。我们冒着大雪,坐在最后一班回家的车上,还在讨论着方案的每一个细节。“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我们所有人都深知的道理,我们从技术细节入手,反复论证、不断优化。终于,我们成功攻克了项目所有关键技术难题,不仅完成了设备的研制,更将处理能力提高四倍。
这次嫦娥六号任务中,我们的设备和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我们并没有因此松懈:1月初,我与技术团队提前完成了相关测控设备的安装调试,三套设备均升级为主用设备,带宽速度得到显著提升,解决了数据的远距离传输问题;嫦娥六号发射前,我们再次进行了任务前的巡检,全面评测设备功能指标,为任务顺利执行提供坚实保障。
成功背后都是辛勤的汗水和努力的付出。我们整个集体不遗余力地集智攻关、不舍昼夜地编写预案、不辞辛劳地推演联调,都是为了中国航天能一次次“初始即完美”的精彩表现。我为自己能成为一名深空测控系统的研发人员而感到自豪。我们不仅是宇宙奥秘的探索者,更是祖国航天事业的守护者。
(本报记者 张蕾 詹媛 陈海波 崔兴毅 本报通讯员 彭丽 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