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26日 星期日

    凝聚发展共识 共迎机遇挑战

    ——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人文湾区 机遇湾区”分论坛侧记

    作者:本报记者 范天培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26日 02版)

      5月24日,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人文湾区 机遇湾区”分论坛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来自两岸三地的多位文艺名家齐聚一堂,共话湾区事业,畅谈人文发展。

      嘉宾入席、观众落座,一首悠扬的客家筝曲《崖山哀》引人遐思。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名誉所长田青说:“岭南文化一直给人灵动、飘逸的感觉,实则却有着浓郁的家国情怀。这首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崖山哀》,歌颂南宋末年爱国志士陆秀夫,正是岭南文化丰富与深刻的写照。”

      大湾区历史悠久,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广彩、粤绣、粤菜、木雕造像……11座城市,每座城市甚至每条街道,都有着自己的文化特色,彼此各有千秋,却又联系紧密。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原主席许钦松说:“大湾区城市间具有紧密又多元的文化特性,粤港澳三地拥有共同的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等等,这些共同特点让大湾区文化同源、人文相亲。”

      随着大湾区逐步成为区域经济共同体,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碰撞之下,越来越多有趣的“化学反应”争先涌现。佛山武术遇到香港电影,诞生出了家喻户晓的“叶问师傅”;舞狮文化与蒸蒸日上的动漫产业不期而遇,奉献出了小朋友们喜爱的《雄狮少年》。香港艺术研究院前院长茹国烈形象地比喻道:“丰富鲜美的食材放在一起,只会烹煮出更加鲜美精彩的高汤。”

      文化事业要发展,离不开推陈出新与经济托举。大湾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创新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集结了众多科技大厂,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充足的资源支持,这些都是文化“内部深化”发展的有利条件。不仅如此,在与会专家看来,大湾区更是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平台,是引进国际优秀文化、并将其引申到内部学习的平台。

      2023年7月是“侨批档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10周年。汕头市档案馆侨批分馆名誉馆长林庆熙表示:“近些年,汕头市委、市档案馆努力让侨批文化进一步活起来、走出去,已成为具有侨乡特色、岭南风格的文化符号。”侨批档案是老一辈海外侨胞艰难创业的真实记录,更是我们与海外华人血肉相连的见证。以血缘作纽带、以亲情为媒介,讲好海外华人故事,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途径。由此,大湾区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再次来到深圳,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立法会议员、香港艺术发展局主席霍启刚感慨:“小时候爸妈带我去中山,几乎要一天时间。现在我的孩子们从香港出发,一个小时内可以到达湾区的很多地方。”在粤港澳三地协同发展、关系日益紧密的今天,霍启刚提出,香港作为窗口,可以把国际的文化艺术带入内地,形成多元创意的文化环境。香港也应发挥自身人才、制度、国际化的优势,推动中华文化元素在香港落地、创造、推广并和国际接轨。

      明年,粤港澳将共同承办第十五届全运会。为此,三地已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定期召开联络会议,商讨赛事筹备工作。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了大湾区城市联动能力。与会专家普遍认为,三地共襄盛举,将是大湾区人文事业协同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本报记者 范天培)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