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两个企业一碰头,要合作一个新的项目;一家企业入驻后发现自己的客户成了自己的邻居;在思想交流会上,两个专注于“二次元”的人工智能企业各执观点越聊越“热”……这些都是记者在上海“模速空间”创新生态社区听到的故事,也是这里的大模型相关企业集聚“提速”的工作图景。
让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数字化与绿色低碳协同转型,大力发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和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六大重点产业,抢先布局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四大新赛道产业和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五大未来产业方向……上海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迈开新步伐。
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发力突围,生物医药累计获批一类创新药、三类创新医疗器械占全国1/4和1/6,人工智能大模型、算力、语料和人形机器人加快布局……上海三大先导产业不断创新突破。助力上海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世界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的“模速空间”,于2023年9月揭牌。空间投用以来,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共举办百余场活动,覆盖企业近千家。“我们已引进大模型相关企业近70家,目前还有几十家企业在等待入驻,三期也正在规划设计中。”上海大模型生态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海慈说。
“不仅三大先导产业创新突破,重点产业集群也深耕提升,实现集群化发展。一批大国重器取得重要突破,大飞机实现商业首飞、国产大型邮轮首航、航天‘一箭41星’首发、新能源汽车产量首破百万,国家重型燃气轮机试验基地启动建设,世界首条公里级高温超导电缆正式投运。”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总工程师葛东波说起来充满骄傲。
“刚才给您看到的那辆纯电动车是我们最新的车型智己L6,眼前这台生椰拿铁颜色的车辆是我们的飞凡F7。”5月22日,在上汽集团临港基地数字化工厂的展厅里,工作人员陈思思向记者介绍,该工厂包含了整车和发动机制造,是国内率先达到传统技术和新能源技术全覆盖的高柔性化制造基地,目前,这里每70秒左右就有一辆新车下线。
8家整车企业、600余家国内外主要零部件规上企业在沪布局,上海汽车制造业基础雄厚。2023年上海汽车产量215.6万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新增35.35万辆,市场渗透率67%,累计推广量达136.7万辆,占全国近10%。上海市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地方新能源汽车数据平台,已接入140万辆新能源汽车相关数据。
布局未来,加速培育未来动能,是上海拓展产业体系的发展方向。加快发展四个新赛道,前瞻布局五大未来产业,打造张江、大零号湾、临港三个未来产业先导区,培育产业增长新动能,是上海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铿锵步伐。
在目前建成面积约420平方公里的张江高新区,总共诞生了435家上市企业,估算下来,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1家上市企业。“大零号湾”已经培育了超过3000家科技企业,估值超10亿的企业达22家,目前初步形成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特色产业园”全链条创业孵化的多元梯度空间载体布局……这些数字,提振信心。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阵地。葛东波告诉记者,上海努力打造高端制造业增长极,有力推动“上海制造”向“上海智造”转变,已累计培育3家国家级标杆、19家国家级示范智能工厂、111个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成为国家级智能工厂和优秀场景“双料冠军”城市,生产效率、产业发展水平稳步提高,新兴动能不断增强。
上海,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框架已基本形成,并以昂扬的姿态向全球价值链高端位置迈进。202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3.9%,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1.6万亿元。“上海金”“上海油”“上海铜”“上海胶”等影响力日益扩大,全球经济治理影响力持续增强。
(本报记者 孟歆迪 颜维琦 李苑 闫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