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秉承“明德精学,笃行致强”的校训精神,着力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质量,为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
创新发展专业教学 助力育人质效提升
为努力培养政治素质高、理论功底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学院不断创新发展专业教学。
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学院举行“与经典对话与时代同行”读书备课会,切实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助力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教学;定期召开硕士生导师集体培训,不断总结经验、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努力打造一流导师队伍,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高质量发展;组织学院教师赴锦州、阜新高校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研修活动,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健全课程体系。学院针对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党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本硕博专业开设公共必修课、学科通开课、学科方向课等,实现国家级、省级、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全覆盖。
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学院运用“社会实践小分队教学法”“学生团队参讲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提高大学生的获得感。与广播影视学院合作开展“学习新思想 讲出好故事——新媒体时代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研究”项目,组织“时事热点面对面”学术沙龙、有声思政聆听经典——喜马拉雅App有声节目等“新媒体思政课”系列活动,以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推动学科专业建设
学院不断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深入推进党的建设、学科建设。
构建学术交流平台。学院启动“青年先锋论坛”、开展学术沙龙,致力于搭建起青年学者沟通和交流平台,学习最前沿的学术研究成果,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创新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和教育者;举办“新文科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建设暨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建设研讨会、“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演进、理论意蕴和未来发展”学术研讨会等学术研讨活动,为马克思主义学者交流观点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理论学科发展建设提供平台。
持续深化有组织科研。学院建设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辽宁省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辽宁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与研修基地等各级研修基地或中心,为提升师生科研实践、理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良好条件。
开展多样实践活动 促进人才全面发展
学院切实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的大课堂中学知识、长本领、作贡献,不断激发学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责任担当,不断健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实践育人长效机制。
打好理论宣讲特色牌。学院充分发挥学科和专业优势,结合“三下乡”“返家乡”相关工作要求,精心遴选多名优秀研究生和本科生组建理论宣讲团,多渠道多形式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组织“新时代学生讲习所”的理论宣讲员赴辽大社区为社区党员讲党课,让学生与社区党员深入了解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
开拓课外研学新阵地。学院组织学生前往鞍钢集团和“郭明义爱心工作室”、辽宁省博物馆、阜新市彰武治沙学校等地考察学习,让学生在情景式、体验式、融入式学习中重温革命历史、感受社会变迁、传承红色基因。
开展多样校园实践活动。学院开展以每个月读一本书、听一场学术报告、开展一次学术讨论、开展一次学术实践为主要内容的辽宁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四个一”工程,以及《青年马克思》观影、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周末理论大讲堂”直播等活动,进一步拓宽学生学术视野、提高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助力学生人文素养和学术研究能力的全面提升。
(作者:刘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