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时评】
一段时间以来,体育“饭圈化”现象引发热议。对此,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奥委会以及多名运动员都明确表示,要拒绝体育“饭圈化”。中国奥委会特地为此发表声明,号召社会各界尊重运动员个人权益,理性追星,避免不当言行,坚决杜绝“饭圈”乱象向体育领域蔓延。
“饭圈”原本是指在二次元“圈地自萌”的网络现象,之后在现实生活中演变为粉丝圈子,即由粉丝(Fans)组成的群体。“饭圈”通过消费性、非理性、组织性、专业性等属性,以及以“黑话”为核心的话语体系建构起坚固的利益圈。在这样的利益圈里,所谓“圈地自萌”与其说是自娱自乐,不如说是资本贪得无厌的表征。“饭圈”不仅扰乱文体领域和经济秩序,还挑战公序良俗和法律底线,更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近年来,随着佳绩频出,中国体育健儿也比以往更受“饭圈”关注。“饭圈”入侵体育,表现为粉丝无条件支持偶像,容不得半点批评。即便运动员发挥欠佳、成绩不理想,也只许自己“守护”,不准他人置喙。理性追星、客观讨论的清朗环境,变成了千篇一律的“控评”和非黑即白的“站队”。此外,还有一些粉丝“组团”接送机、追拍运动员,影响公共场所秩序,干扰运动员的场外生活。
“饭圈”的存在原本依赖的是“审美”情感,原来多滋生于文艺范围内,随着产业的畸形发展,资本和资本催生的功利主义促使其四处泛滥。整治“饭圈”,不能只规范“粉丝”的行为,也不是完全将观众与运动员的联系“冷处理”,而是要坚持堵与疏相结合——重拳出击、打破不正常的利益圈是堵,涵育良好的文体生态则是疏。
体育拒绝“饭圈化”,实则拒绝的是隐私让渡、过度打扰和干扰比赛等行径,是有利益驱动的信息发酵和专门化的情绪煽动产业链,而不是拒绝大家对运动员的喜爱。每一个时代都有偶像,那本应是青少年获取自我投射和情感认同的载体,承载着成为更好的自己、奔赴更好未来的青春愿景,是激励青年人不断奋进的宝贵精神动力。体育偶像所承载的爱国情感、拼搏精神蕴含着巨大的正能量,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体育健儿受关注,彰显了体育精神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年轻人关注体育、参与体育,从体育偶像的身上收获向上的力量,这样的追求无疑值得肯定。但守护体育偶像,要把目光放到赛场上。体育赛场靠实力和成绩说话,赛场上的光芒,是体育人最耀眼的功勋。关注比赛,就是对运动员最大的支持。
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让运动员安心、专心聚焦本职工作,从而更好发挥体育榜样的力量,鼓舞和激励越来越多的体育爱好者长期持续地关注体育、参与体育。每一个热爱体育的人都应该学会做一个纯粹的体育迷,欣赏喜爱的运动员在赛场上的表现,容许不同声音存在,共同为体育强国建设凝心聚力、添砖加瓦。
(作者:侯珂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