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4月30日 星期二

    四川仪表工业学校:

    产教互融培育人才 行稳致远打造特色

    作者:薛千万 蒋志侨 林玮 《光明日报》( 2024年04月30日 07版)

      四川仪表工业学校作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重庆市“双优”建设项目单位,坚持以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为特色办学,深入推进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新道路。

    强化党建统领 建立高质量发展“新机制”

      坚持党的领导,打造立德树人更稳内核。面对新时代制造业场景的变化、技术的快速迭代,学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党建统领为核心,建立“党建+”工作机制,创新“三三三”党建工作模式,全面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完善党委对学校工作全面领导的治理体系,为重庆新时代制造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赋能。

      深化双向铸魂育人,彰显职业教育更强担当。学校围绕思想政治与传统文化教育,开展“体验式”思政教学,建成思政体验中心。2023年“仪文化”品牌建设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一校一品”典型案例。甘洪旭、杨道荣荣获全国服务型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机器人智能服务赛项全国一等奖,全国技能大师和优秀学子不断涌现。

    践行职教改革新理念 赋能人才培育“强支撑”

      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优化升级特色专业群。学校紧密对接重庆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建设,全力打造优质特色专业,现拥有全国机械行业技能人才培养特色专业、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着力培养打造工业自动化仪表及应用等30个特色专业,专业设置与重庆市制造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接度达90%以上。其中,工业自动化仪表及应用专业教师团队获教育部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标准研制引领中职仪表类专业人才培养新生态建构实践”项目获重庆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坚持引育并举,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坚持围绕生产线、产业链及产业集群发展需求,组建课程资源池和教师资源池,聘请一批行业导师,开展学徒制教学,实行专业“双带头人”制度。成功培育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全国技术能手1人、重庆技能大师1人、全市技术能手3人、巴渝青年技能之星7人;打造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建成国家级和省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学校教师参加各类教学能力比赛、技能竞赛共获奖48项;先后开发3门省级在线精品课程,受教育部和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派牵头制定4个国家级课题与教学标准。

    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推进产教“深融合”

      依托“基地+”,做好社会服务。学校依托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优势,开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先后开展“基地+中国制造2025”等项目,建有第46、47届世界技能大赛工业控制、工业4.0中国集训基地,国家级、市级重点支持实训基地7个、实验实训室60间;连续20年为中国四联集团承办十届职工技能大赛,形成了“园中校”“校中厂”“厂中校”的三维共建格局。学校基地先后入选重庆市人力社保局“智能+技能”人才创新创业孵化空间,重庆市“智能+技能”数字人才培养试验区建设十大创新案例。

      打造“职教出海”新标杆。学校主动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主动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搭建职业教育国际化合作平台。承办2023年“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获一等奖3项;组团前往新加坡、泰国实地考察、宣传、推广重庆现代化制造业新成果;建立“一带一路”仪器仪表技术培训中心,开展专业培训2500余人次,扩大学校海外影响力。

      近年来,四川仪表工业学校“以全局视野谋划一域发展,以一域发展为全局增光添彩”为办学共识,上下一心,行稳致远,全力培养更多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技能人才,成为重庆工业自动化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并被认定为重庆市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先后取得国家级标志性成果31个,省(部)级成果119个,荣获中华职教社评选的第八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全国“优秀学校”,不断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助力添彩。

      (薛千万 蒋志侨 林玮)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