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拜谒刘家和先生小记

    作者:马自树 《光明日报》( 2024年04月26日 15版)

      仲春时节,王荣声偕夫人陈小平,我偕夫人陈淑梅,一同前往北京师范大学看望恩师刘家和先生。

      我和荣声1962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上学期间,先生教授我们世界古代史。先生讲课温言款语,思路清晰,收放自如,明白易懂,深受同学们的欢迎。毕业之后,同学们各奔东西,虽然跟先生联系不多,但先生教学的风采永存我们心中。他的高尚情操、道德文章,以及学术上的巨大成就,也时时激励着我们,我们为有这样的先生而骄傲。

      进得门来,便看见先生由一名陪护搀扶着,在走道上迎接我们。进入书房后,先生招呼我们坐下。书房很小,七八平方米的样子。房子旧,光线也不是很好。一把座椅,面对一台电脑,四周摞满书籍,显得有点零乱,但这正是学者坐拥书城的生活场景。

      荣声在山西大学教授世界近代史,常来看望先生,向先生请益,因此他的夫人小平也见过先生很多次。那日,先生看到小平,便说:“陈老师也来啦。”听到“陈老师”这样的称呼,小平有些不好意思。荣声告诉我,第一次见面,先生得知小平是中学教师,就叫她“陈老师”。当时荣声对先生说:“我们都是您的学生辈,就叫‘小平’吧。”然而后来见面,先生仍不改口。仔细琢磨,先生是在讲“礼”,让人欲拒不能。

      先生请陪护给我们每人一瓶水,自己又从茶几下掏出一个糖盒,请我们吃糖,带着歉意说:“没有什么好东西招待你们。”多年不见,先生依然耳聪目明、精神矍铄,健康状况比我想象中更好,且仍不失旧时儒雅风仪。

      荣声问先生是否还在写东西,先生说手边还有一个项目,我们由此聊起先生的学术贡献。荣声说,同学沈长云曾经历一件事:有一次他在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开会,当先生走进会场时,与会者不约而同地站起来迎接,表达对先生极大的尊崇。我也说起,有一次几个英国人想知道盎格鲁-撒克逊人是如何迁英的,专门向先生请教。讲到英国,先生说,有人以为英语与法语接近,其实是比较远的,英语倒是跟德语关系更近,因为英国人是盎格鲁-撒克逊人,属日耳曼民族的一支。先生会英、德、俄等多种语言,所以能在学术上融会贯通。

      聊到此,先生问荣声:“还玩英语吗?”一个“玩”字,可见先生把学习当成了一件多么轻松愉快的事。荣声说他在背一些英文,防止老年痴呆,于是背诵起撒切尔夫人的大段讲话,先生听得很认真。之后,他们还交流了几个单词的译法。

      先生健谈,问荣声是否自己开车。荣声说:“开,一开车就高兴,也防止痴呆。”先生说起一段往事:他1986年赴美讲学一年,有一次一位80多岁的朋友居然自己开车来宾馆看望他。他心有所动,考虑用出国补助金买辆二手车,心想,学着开车也是一种别样的体验。只是师母不大赞成,此事作罢。由此可见先生兴趣之广泛,对生活之热爱。

      师母于2021年作古。先生用颤抖的手打开电脑,映入眼帘的便是先生和师母伉俪年轻时的照片,男子帅气,女子漂亮。先生每每打开电脑工作,师母就仿佛在身边陪伴着。

      先生手抖有些时日了。荣声说,他曾希望先生赐幅墨宝,但先生说:“我手抖,写不了啦。”当时,先生还讲起一段趣话:一次在学校职工食堂吃饭,他要了一碗汤,因手抖,汤泼洒出来。中文系教授郭预衡先生看到此景,便开玩笑说:“您是‘泰斗’(太抖)啊!”语带双关,两人相视一笑。有疾在身,旷达以对,哲人哲思,乐天知命也。

      先生茹素,生活极为简朴。一次,先生到山西大学主持研究生答辩,荣声和小平请先生到家里吃饭。小平说,先生只让煮一碗西红柿鸡蛋面条。生活至简,无欲无求,这大概就是先生长寿的秘密吧。

      合影时,我们请先生坐着,我们站着,然而先生不肯,一定要和我们一起站着。先生说:“我们是兄弟!”荣声说:“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哪能叫兄弟呢?”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间一个小时就过去了。我们怕先生累着,便起身告辞。先生坚持要送我们到门口,挥手而别。

      拜别先生,感慨万千。先生生于1928年,今年96周岁,也算是百岁老人了。一路走来,孜孜矻矻,学术贡献在同代人中鲜有出其右者。如此高龄,还笔耕不辍,而生活又如此淡泊,为人至纯至真,让人想到鲁迅先生所言:“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

      范仲淹赞颂严光:“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此语用在家和先生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作者:马自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