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教育中融入民族文化,以音乐育人、文化育人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是培养学生民族意识、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有效抓手。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以音乐教育为基础、以民族音乐为特色”的办学宗旨,着力加强音乐教育,扎实推动民族文化传承,为辽宁省和大连市的基础教育发展和文化事业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夯实音乐教育基础
学院以学生“产出导向”及核心素养构建为抓手,从顶层设计入手,把民族文化传承贯穿于音乐教育教学全过程。音乐学(师范)专业获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依托辽宁师范大学多学科多专业的人文学术资源优势,成立“辽南音乐舞蹈文化艺术研究所”,对辽南地区音乐舞蹈文化艺术进行系统化、体系化的整理、发掘与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助推辽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利用与传播,推动大连地区传统文化产业化发展,助推大连地区高校整体音乐艺术学科的改革向纵深发展。牵头创办大连市音乐理论学会,系统梳理大连音乐文化发展脉络,出版《辽南音乐舞蹈文化读本》。以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为平台,挖掘和整理辽南民歌体系,助推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利用和传播。
学院切实发挥对地方基础教育的示范引领作用,着力推进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音乐教师队伍建设,连续多年为大连市中小学校培育音乐骨干教师,为民族文化传承培养源源不断的师资力量,获得辽宁省体育美育浸润计划先进单位,为提升大连市音乐教育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优化音乐教育方式
学院对标新时代高校美育高质量发展需求,从课堂主渠道入手,构建以民族文化为核心、民族音乐为载体的音乐教学模式,使音乐课堂成为传播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阵地。
学院将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引入常规教学,加强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传统的学习。举办“东北民族声乐的遗存与文化”等不同主题的学术报告,让师生深刻认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自觉学习并保护民族音乐文化,让民族音乐文化得到更加深远的传承与发展。
学院创新“音乐党史”教育形式,携手大连市文联推出“艺术中的党史”系列讲座,以“艺术+思政”的形式创新音乐育人模式,不断提升音乐教育实效,积极发挥高校在文化引领、民族文化传承方面的作用,助力民族文化艺术繁荣发展。
学院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选拔优秀学生参加由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国乐风华——辽宁省首届青少年民族器乐教育教学成果展演”等各级各类专业比赛,取得良好成绩,集中体现学校民乐办学优势特色。
拓展音乐教育抓手
新时代的民族文化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高校创新拓展音乐教育,能够更好彰显民族文化的艺术魅力。学院坚持以弘扬民族音乐为根基的办学特色,坚持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导向,着力推动音乐教育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学生主动成为民族文化的传播者与传承者,助力民族文化展现恒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学院着力打造民族管弦乐团,部分团员多次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风华国乐》栏目录制,独奏《一日看尽长安花》、室内乐《月下抒怀》等曲目广受观众赞誉,《神秘的香料》等原创作品由中央民族乐团演奏,《江南雨》等多个民族管弦乐原创作品在国内重要赛事中获得金奖。持续关注辽宁以及东北地区丰富多样的民间乐种,辽宁师范大学民族吹打乐团,作为辽宁省唯一入选团队,参加全国民族器乐展演,与中央民族乐团等高水平乐团同台展示,受到专家评委的一致好评。
学院坚持送艺术下基层,组织师生到省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计划示范单位——文苑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居民讲解琵琶、二胡等多种民族乐器,演奏多首民族经典音乐作品,积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营造音乐教育氛围
民族文化的传承应当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格局。学院先后推出一系列传承民族文化、反映时代呼声、振奋民族精神的优秀原创作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格调高雅的文化活动,营造音乐教育助力民族文化传承的良好社会氛围,在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充满“辽师大”校园文化特色的原创校园歌曲《玉兰轩》与全国十二首入选原创优秀校园歌曲同台展示,唱响中国大学生电视节,节目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及其视频号同步直播。歌曲《为人民服务》《七一的传说》等获得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依恋》荣膺辽宁省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学院创办“辽宁师范大学音乐文化周”品牌活动,师生从时代之变、中国之变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连续多年在大连人民文化俱乐部公演。学生用精湛的表演、诚挚的情感和正向的价值引导带领观众寻根民族文化,体味民族音韵深厚的岁月气息和新颖的时代特色,感悟文化自信的力量。文化周已成为大连城市文化建设的亮丽名片,被辽宁省大连市委宣传部、文广局等评为“打造文化大连·惠民之星”基层文化品牌。创新打造“诗意国乐”系列品牌音乐会,将舞台艺术与民乐作品意境融合,将专业艺术实践与新民乐亮丽形式相结合,切实丰富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内涵,服务广大市民和师生精神文化需要。
(作者:申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