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16版:文艺评论周刊·舞台艺术    上一版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4月17日 星期三

    与戏剧融合是魔术创新趋势

    作者:金 伟 《光明日报》( 2024年04月17日 16版)

      【舞台艺术众家议】

      走戏剧融合道路,将有效拓宽魔术表演的边界。魔术作为表演艺术,已经具备“演员、剧本、观众”的基本戏剧要素,俨然属于戏剧范畴。用“以器载道,以器弘道”的哲学思维,老酒装新瓶,将传统魔术进行全新的美学表达势在必行。

      魔术是一门有着厚重历史积淀的表演艺术,在不断融合变革中推陈出新,形成了富有个性、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样式。在舞台艺术多元化时代,观众对魔术好奇感阈值和审美需求持续提高,魔术节目创作和市场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有关魔术创新融合的思考,引发了魔术界求新、求变、求异的创作实践。

      国际魔术联盟(简称FISM)原主席多明尼克把魔术分为技术派和情感派两大类。如今,简单的变伞、变扑克、人体分身、火钉箱遁人等通过个人纯粹技术和道具机关呈现的传统魔术节目,已无法充分满足观众的好奇。以追求魔术效果为主要目标的纯粹技术派局限性明显:一方面这样的节目容易激发观众揭秘魔术机关或技术的动机,另一方面又因魔术技术和道具的发明革新无法从根本上满足观众永无止境的猎奇心理,魔术节目难以避免落入贬值漩涡。因此,技术派也需要艺术性表达,如果执着于“为技术而技术”,即便练就一套超凡功夫,同样也会误导观众对魔术产生“杂技化”或“特技化”的错觉,从而失去魔术的表达本意。

      优秀的魔术节目应该关注社会生活,有主题寓意和思想交流,有想象空间和情感共鸣,还需有娱乐价值。魔术作为表演艺术,已经具备“演员、剧本、观众”的基本戏剧要素,俨然属于戏剧范畴。审视世界魔术发展,走戏剧融合道路已经成为趋势。用“以器载道,以器弘道”的哲学思维,老酒装新瓶,将传统魔术进行全新的美学表达势在必行。

      走戏剧融合道路,将有效拓宽魔术表演的边界。在戏剧语境下,同一个魔术效果可以被赋予不同主题,也可以呈现丰富的表现样式和风格。2015年FISM比赛总冠军获得者黑克特的魔术《贪婪者》,用纸币替代传统扑克,通过扑克手法和肢体语言变化,生动描绘了“贪婪者”从贪婪的恐惧到舍怀的愉悦的演变过程,主题鲜明,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成为技术与情感完美融合的经典。另一位世界著名魔术师沃罗宁的双人喜剧魔术,则体现出“献艺而非炫技”的思路:作品通过滑稽表演形式,对人性弱点进行了隐喻而有趣的批判,引发情感共鸣,在魔术本体的运用上,为了更好突出喜剧效果,故意选择简单、贴切而非复杂、震撼的魔术效果。

      运用戏剧创作理念提高魔术的艺术性,需要遵循戏剧创作规律。

      魔术节目创作应该从选题入手。主题可以赋予魔术本体更深层次的意义和内涵,也是连接观众和节目的桥梁,一旦缺失或散乱,观众将难以获得完整的形象记忆、参与感和情感交流。一个完整节目应由主题、情节、魔术效果三大要素组成,主题是关键,情节为主题服务,魔术效果跟随情节推进而展开。

      要牢牢把握“剧本先行”非“道具(或技巧)先行”的创作顺序原则。道具应该服从于主题和情节需要,剧本不仅为魔术效果的逻辑性、合理性、恰当性运用进行指导,为道具选定或研发提供创新思维和空间,还能为传统或固有道具进行重新解读。如果“道具先行”,很可能使包括主题和情节设定在内的创作思维狭隘化,削弱道具支撑剧本的作用,同时限定了道具创新所需的发散性思维方式和畅想空间。

      要注重角色的人格化塑造。角色是表演的核心,表演是演员扮演角色给观众看。节目中角色要立得住,其形象的塑造还需结合魔术师自身特点、特长,这样表演才有真实感、自然感。

      要有开端和发展、高潮和转折、回落和结局完整的戏剧结构。有了基础的“金字塔”戏剧结构,情节展开才有逻辑性和合理性。即使是技术派魔术,在完整结构的基础之上,技巧(道具机关)效果才能得到艺术性的呈现。

      还要正确认识魔术概念的外延。“不可思议”是魔术的基本概念,指魔术效果本身发生的原理无法解答,具有魔幻性。如果从观众心理学角度出发,魔术概念可以延扩出“山外有山”“出其不意”“意料之外”,这需要剧本作支撑,在设定的时间、地点、情节中呈现才能体现。魔术概念的延伸,使得魔术道具(或技术)的选择范围或余地大大扩展,包括重复、叠加、转折等效果的运用,甚至可以贴切、自如地使用已被广泛揭秘的魔术效果,且具有趣味性和戏剧性。

      令人欣喜的是,国内的广大魔术师在戏剧化融合创新方面已经做了有益的实践探索。如南通杂技团魔术师丁洋的节目《月光白鸽》,巧妙运用杂技倒立技巧,用脚尖变出鸽子,完全出乎了观众“预料之中”的预判,把观众带入一个静谧而温暖、唯美而充满诗意的月光树下,让人产生无限遐想,在画面与观众之间建立起了情感连接。这一作品获得FISM比赛亚军和原创奖。

      魔术,三分技巧,七分表演;技术是核,表演是灵魂。魔术节目内容和样式的多样性,需要戏剧理念的支撑,喜剧节目的创作,更离不开戏剧手法的运用。走戏剧融合道路,是魔术创新融合的未来。期待我们走上戏剧化道路,出现我国真正意义上的首部喜剧魔术作品。

      (作者:金 伟,系中国杂技家协会理事)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