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聚焦】
2024年5月1日,《节约用水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正式施行。《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统筹规划、建设污水资源化利用基础设施,促进污水资源化利用。我国人均水资源少、时空分布不均,资源型、水质型缺水问题依然存在,而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则是实现“三水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系统治理的新路径。
近年来,我国水资源利用方式实现深层次变革,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转变,以占全球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20%的人口,创造了世界18%以上的经济总量。但是,我国人均水资源少、时空分布不均,资源型、水质型缺水问题依然存在。为突破瓶颈,一些地区创新开展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既改善了水生态环境,又缓解了水资源供需矛盾,探索出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循环利用有机结合的综合治理模式。
什么是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
所谓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就是在重点排污口下游、河流入湖(海)口、支流入干流处等关键节点,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等工程设施,对处理达标后的排水进一步净化改善后,在一定区域统筹用于生产、生态、生活的污水资源化利用模式。
与传统点对点的再生水利用模式相比,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具有两方面优势:一是人工湿地等生态净化设施赋予再生水自然属性,使再生水变成“生态水”,提高了公众对再生水的接受程度,有利于将再生水用于生态、生活;二是改用自然河道、坑塘存储输送再生水,使得再生水先用于生态补给,又用于生产、生活,实现“一水多用”的同时,缓解了再生水输配管网建设压力。
在山东南四湖流域,当地生态环境、水利等部门通力协作,充分考虑再生水产生量、利用量、人工湿地可接纳水量、流域调蓄能力、水文气象条件等因素,在流域内各市建设了21个再生水截蓄导用工程,每年2.1亿立方米再生水被广泛用于城区洒水抑尘、发电厂作业、农田灌溉等。同时,南水北调东线通水以来,南四湖水质稳定优于地表水III类标准,水质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为何要实施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
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是实现“三水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系统治理的新路径。
其一,从区域层面统筹推进再生水循环利用,能够实现再生水多元化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解决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城市供水“争抢”地表水、“挤占”生态水的难题。作为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关键环节的人工湿地,不仅能够发挥自然净化功能,降低水体污染负荷,持续提升水体水质,还能够发挥生态调控功能,优化水生态系统结构,提高水生植物覆盖度,促进实现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的目标。同时,人工湿地本身也是重要的生态景观,为构建人水和谐的绿色空间创造了良好条件。例如,北京新凤河流域就是通过人工湿地提质、再生水生态补给,实现了年补水量4600多万吨,保障了河道生态基流,河道内由原先单一的荷花品种发展到28种水生植物,植被覆盖度由10%提升到40%,鱼类、鸟类的种类和数量也逐渐增多,水生态健康综合指数达到“健康”等级。
其二,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有利于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一般污染治理过程都是耗能过程,如污水处理厂设备运行、药剂投加等都会增加碳排放。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通过人工湿地等生态设施,对原有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的尾水进行自然净化,与传统污水深度治理相比,能够去除氮磷等污染物,发挥水质改善提升作用,还能够减少污水深度处理的能耗和药耗,从而减少碳排放。此外,实施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还可降低区域外调水需求,间接减少了因远程调水所产生的碳排放。
其三,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是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营造的良好生态系统,蕴含着十分可观的经济价值,能够带动周边生态种植养殖、文旅、互联网营销等产业发展,推动生态保护修复、环境治理、片区开发,实现区域整体溢价增值,形成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新格局。在这方面,山东省济宁市已将微山湖打造成为湿地类生态旅游的热点和精品,电子商务与微山湖特色产业的融合发展步伐加快,2021年电商零售额达到7.2亿元。
怎样实施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
在一个区域内,再生水的生产、利用、调蓄,包括人工湿地水循环的净化能力,都要匹配,否则就会造成不协调,并可能在工程上出现问题。为保障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充分发挥效益,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把握三个关键环节。
一是加强源头管控,避免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我国约1/5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接纳了工业废水,这些工业废水可能含有毒有害物质,难以有效去除,一旦再生利用到生活、生态领域,健康和生态风险较大,且目前再生水安全管理基础薄弱,必须妥善解决风险防范问题,规范污水水源选择,为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提供可靠保障。
二是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不是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单元。实现稳定达标排放是污水处理厂的责任和义务,人工湿地的定位是生态净化,只承担水质改善任务,不承担治污任务,不能用人工湿地为超标排放污水兜底。
三是在充分利用河道、库塘等自然禀赋构建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时,要充分考虑自然不可抗力等外界影响。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过程中,再生水生产、调蓄、输配、利用,一环扣着一环,汛期河道、库塘调蓄输送能力降低,低温条件下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降解效率减少,都是影响整个体系顺利运转的关键问题,必须在设计过程中提前考虑。
综上所述,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意义重大,且涉及方方面面和多个领域,需要从技术、经济、管理三个维度来研究,把握其规律,形成完备的框架体系,从而为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提供支撑和服务。
(作者:张文静,系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