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春拂天山满芬芳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推动农牧业绿色高效发展的探索及启示

    作者:光明日报调研组 《光明日报》( 2024年03月29日 05版)

        兵团六师军户农场小麦单产最近三年连年提升,获得高产。资料图片

        天润丝路云端牧场好牛奶科普馆鸟瞰。资料图片

        兵团八师一四三团酱用番茄种植效益不断提高,番茄产品走出国门。康君摄/光明图片

      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期间,乘车前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八师一四三团考察调研时指出,兵团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农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条件好,在粮棉油、果蔬生产等方面优势明显,要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要落实好党中央支持兵团发展的政策,发挥兵团优势,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因地制宜发展优势农产品、壮大优势产业,促进农牧业绿色高效发展。

      “林带千百里,万古荒原变良田。”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首《边疆处处赛江南》的军垦战歌火遍全国:渠水滚滚流,红旗飘处绿浪翻,面似海来粮如山……曾经的憧憬,经以岁月,如今已成现实。

      这一切,离不开几代兵团人的艰苦创业和甘于奉献。碱滩上、荒漠里,他们化冰掘地,带着理想与豪情,浇灌出无数良田绿洲,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期间,乘车前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八师一四三团考察调研时指出,兵团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农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条件好,在粮棉油、果蔬生产等方面优势明显,要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要落实好党中央支持兵团发展的政策,发挥兵团优势,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因地制宜发展优势农产品、壮大优势产业,促进农牧业绿色高效发展。

      牢记嘱托,兵团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作为头等大事,把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把强化科技创新作为强大动力,扎实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全力塑造兵团农业新优势,谱写出新时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在兵团即将迎来70华诞之际,趁春光明媚,光明日报调研组深入兵团团场、连队,探寻兵团推动农牧业绿色高效发展的做法及经验。

    “良种+良法”,更多“兵团粮”盛进百姓饭碗

      坐落在天山北麓的兵团六师奇台农场,是国家级小麦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常年种植小麦面积16万亩以上。小麦在当地有着4000多年的种植历史,这里也因此享有“金奇台”的美誉。

      刚过惊蛰,寒风依旧刺骨。一大早,奇台农场二十二连职工闫军走进地头,轻轻拨弄薄薄白雪下绿油油的麦苗,欣喜地看到它们已经齐整整地钻出地面:“今年肯定是好收成,说不定又是‘冠军田’!”

      在2023年夏粮实收测产中,闫军的土地以亩产898.19公斤刷新了新疆冬小麦高产纪录,这也是奇台农场连续三年刷新这一纪录!

      不仅如此,2023年夏,农业农村部组织专家对奇台农场冬小麦高产示范田测产验收,最终显示,百亩示范方平均亩产818.69公斤、千亩示范方平均亩产787.74公斤、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738公斤,3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

      丰产的“密码”,在于科学的种植管理模式。新疆农垦科学院、兵团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六师农业科学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和推广单位合作,深入农场生产一线,建立多个小麦超高产示范基地,瞄准制约小麦增产的“瓶颈”,进行技术攻关、集成示范,重点推广应用增密播种、全程化调、滴灌水肥一体化“三大良方”,支撑冬小麦连年获得丰产丰收。

      丰产的“密码”,还在于农技人员和种植户的精心管护。增密后的冬小麦,易出现倒伏、早衰等问题,技术人员紧盯冬小麦返青至拔节、拔节至孕穗、抽穗至扬花、籽粒灌浆等4个关键生育期,采用化控和化调技术,降低冬小麦株高、增强茎秆强度,减少后期倒伏可能性。同时,促进灌浆,提升千粒重,确保了增产丰收。

      冬小麦6次打破新疆高产纪录,玉米2次刷新全国高产纪录,春播大豆打破全国高产纪录……兵团粮食作物单产走在全疆乃至全国前列,农业优势不断彰显。

      破解了丰产“密码”,兵团加快推广应用“奇台模式”等高产高效模式,以点带面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截至目前,全兵团已创建粮食千亩方41个、万亩片22个、整建制团场45个,小麦单产700公斤以上、800公斤以上的种植面积分别达22万亩、2.3万亩,让优势种粮区的长板更长、优势更优。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农业是兵团的基础。守好种业的“边疆”,兵团始终走在前列,持续推进高标准制种基地建设,提升小麦、玉米供种保障能力。

      八师一四三团分管农业的副团长谢星光告诉调研组,2023年该团制种玉米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达10.6万亩,首次超过棉花,成为该团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

      作为次宜棉区,一四三团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尝试种植制种玉米。这几年,团里引进了40多家制种企业,开展“订单式”种植,种植品种由单一的早熟品种扩展到中、晚熟品种,大力推广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的种植模式,联合疆内外科研院所开展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逐步建立起产学研一体化的玉米种子生产基地。

      二连职工何剑刚是个种地的“老把式”,他现场给调研组算起账:去年种植200亩制种玉米,净赚30多万元,是效益最好的一年。“原来还担心种植面积增大了,效益会不会就下来了。现在制种企业抢着来合作,效益更好!”去年,连里又建成两个设备先进的烘干厂,职工底气更足了。

      目前,兵团全年玉米制种总产3.9亿公斤,供种能力超2亿亩,助力新疆成为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小麦制种面积12万亩,较上年增加46%。一批兵团自主选育的粮食品种在全疆大面积推广,引领全疆粮食连创高产。新冬52号、新冬55号种植面积分别达350万亩、150余万亩,成为南北疆主栽品种。

      在“良种+良法”的驱动下,兵团的粮食总产不断创下历史新高。2023年,兵团粮食种植面积688.8万亩,较上年增加176.8万亩,超过全疆增量的三成;总产405.9万吨,较上年增加90.6万吨,增量占全疆增量的近三成;平均亩产589.3公斤,显著高于全疆、全国水平,助力新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贡献度不断攀升。

    “科技+装备”,“兵团棉”一路领跑

      人勤春来早。一场春雪过后,兵团六师芳草湖农场二连的20多名棉花种植户,早早涌到牛连兵家里讨教经验。前两年,牛连兵自掏腰包200多万元,将800多亩棉田由滴灌改为“润灌”,成为当地有名的“技术流”植棉户。

      芳草湖农场地处呼图壁河下游,常年植棉面积在60万亩以上,居全兵团团场前列。由于棉花生长需要大量水分,“十年九旱”的现状倒逼着人们不断探索应用最新的节水技术。

      “目前大家常用的滴头流量是1.38(1小时滴水1.38升)的,我这个是1.1的。可别小看这0.28的减少量,咱们核定的每亩棉田每年用水量350立方米,我去年每亩用了不到270立方米,每亩节水80立方米呢!”面对大家伙儿的问题,牛连兵细细分析。

      投入主要用在泵房、管道的改造上。滴头孔径小了,对水质要求高了,过滤系统必须得跟上。牛连兵又坚持要用固体肥,给改造增加了不小难度。石河子大学教授马富裕赶来,为他量身定做了一套改造方案,去年试用效果良好。

      水,是制约兵团农业发展的最大因素。兵团农业从起步开始,就与节水相伴,从喷灌、涌泉灌、自压微水头软管灌,再到膜下滴灌,每一次技术革新,都实现用水效率大幅提升。

      特别是兵团首创的膜下滴灌和水肥一体化技术,目前已经覆盖40多种大田作物,全国每年应用面积超过1亿亩,输出到18个国家和地区,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占农作物面积近9成,亩均节水超过120立方米,破解了水资源约束,走出了一条全国领先的农业节水之路。

      如果说节水是因势而谋,那么农业机械化则是兵团人刻在骨子里的基因。铸剑为犁、屯垦戍边,兵团人在农业生产中一开始就具备了组织化、集约化、规模化程度高的优势,在先进农业技术、装备推广中蹄疾步稳。

      调研组在芳草湖农场有一些新的发现:

      一是棉花种植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无论是耕、种、播、收哪个环节,还是喷洒农药、回收地膜哪种作业,都实现了机械化。芳草湖农场党委副书记、场长潘平介绍,原来种100亩棉花,常年要用上两三个人,现在种1000亩棉花,也就用两三个人。植棉变得省时省力,“穿西服种棉”“背着手种棉”都不是啥稀罕事儿。

      二是农机服务实现了专业化、社会化。雨后春笋般冒出的农机合作社,提供各种专业化农机服务。芳草湖农场二十连就成立了两家农机合作社,目前拥有中、大马力农机60多台套,不仅服务本连队1.3万亩土地,农忙时还到周边甚至南疆开展农机服务。一年下来,收入可观。这些不断成长的农机合作社,也带动了农机驾驶、农机维修队伍的壮大。

      三是高端农机逐步实现“中国造”。原来一到采棉季,连队早早都得预订采棉机。如果下手慢,就只能等。因为采棉机是清一色的“外国货”,一台都五六百万元,属于稀罕物!这几年,国产采棉机赶上来了,从三行机到六行机,从厢式机到打包一体机,作业速度、采净率跟国外品牌比并不差,售价低一大截。原来是“棉等机”,现在是“机等棉”,收费也下降一截。去年,采棉机采收棉花每亩收费160元,比前些年节约60元。

      四是不少年轻人返回团场连队“土里刨金”。全程机械化的实现,让种地变得轻松,吸引着不少年轻人返乡。牛连兵的儿子牛博,1987年出生,放弃在外面稳定的工作,返回芳草湖农场,目前打理着800多亩棉田。十四连种棉大户刘巨良,唤回北京上班的儿子,成立了农机合作社,光采棉机就购买了好几台,一年算下来,收入也不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团场,为兵团农业生产注入了活力和动力。

      在“科技+装备”的加持下,兵团在棉花种植、生产方面继续领跑。从2021年开始,兵团按照“稳粮、优棉、强果、兴畜”的思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兵团棉花种植面积逐年下调,呈现面积减少、产量增加、质量提升的良好态势。近三年,兵团棉花整体质量指标达到“双29”及以上优质棉标准,6项主要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保障国家纺织服装产业链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强龙头+补链条”,现代农牧业步伐坚实

      气温回暖,白日渐长。晨曦中,兵团八师一四三团九连职工倪泽寒走进自家桃园,查看草帘下桃树防寒越冬的情况。一四三团立足万亩蟠桃种植基地着力打造特色蟠桃产业。团场拿出60万元资金对老旧果园改造提升和新建果园进行补贴,注册了“143·9”作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强化产品包装设计和品牌营销,还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成立了“蟠桃专家工作站”,种植户在地头就能接受专家的指导。

      在专家手把手指导下,蟠桃的品质进一步提升。“特别是油蟠,既有蟠桃的风味,又有油桃的甜度,口感好、品相好、耐储运,供不应求。”倪泽寒说,去年九连蟠桃喜获丰收,多数都通过电商直销到内地。“光顺丰一家快递,就发走了20多万单,好几家快递公司派人驻守在果园里呢!”

      数据最有说服力。2023年,一四三团共产出1万余吨蟠桃,商品果率达到95%以上,超过60%通过网上销售,价格比往年翻了一番,总产值2.2亿元,亩均效益突破1万元。那些原本只能在田间地头等买主的蟠桃,在石河子花园机场乘坐航空货运专机,一天便可抵达国内大中城市,成为兵团优质果品的一张亮眼名片。

      近年来,兵团深入实施林果业提质增效工程,巩固和提升红枣、葡萄、苹果、核桃等大宗林果产品优势,全力推进规模化优质高效果园建设,持续推进干鲜果品向优势主产区集中。

      当前,兵团已经形成以南疆师市为主的红枣产业带,以沿天山北坡师市为中心的鲜食与酿酒葡萄产业带,以一师阿拉尔市、四师可克达拉市等为主要区域的苹果、梨和核桃产业带。同时,枸杞、沙棘等小众、高附加值农产品也形成了优势种植区。

      林果业也正由过去的特色产业加快向覆盖范围广、惠及职工群众多、发展潜力大的支柱产业转型升级。近几年,兵团果品产量稳定在500万吨左右,占全疆近4成;商品果率保持在85%以上,一批名优果品在国内市场崭露头角。兵团林果业在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建设中一路高歌,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天地”。

      调研组在走访中还注意到,兵团在推进现代农牧业发展过程中,充分挖掘各地优势资源,精心做好“土”“特”“产”三篇大文章,推动形成“一团一业”“一连一品”,培育一批亿元产值连队、50亿元产值团场。同时,以国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重点,整合资源培育“链主”企业,不断补链延链升链建链,带动粮油、棉花、果蔬、畜牧业、酿酒等农业产业全面发展。

      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快速成长。天润乳业作为兵团奶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立足新疆本地丰富的天然牧草资源,建成18个规模化奶牛养殖场,日产销量达800多吨,居新疆乳品企业之首,正朝着百亿乳企的目标迈进。

      一批农产品交易市场勇挑大梁。新疆九鼎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农产品一级批发市场,承担着新疆85%以上的果蔬供应重任,日均交易量5000吨左右,是新疆名副其实的“菜篮子”和“果盘子”。市场不断更新业态、树立品牌,形成“买全国、卖全疆”的购销模式,带动了全疆蔬菜瓜果产业发展。

      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聚沙成金”。在二师铁门关市现代农业产业园里,一串串火红的辣椒“串”起了价值30亿元的产业链。目前,该产业园已建成全国最大的辣椒加工基地和销售市场,辣椒种植面积达14万亩,占新疆辣椒种植面积的十分之一;引进辣椒加工企业52家,辣椒年加工能力达20万吨,开发的辣椒色素、辣椒丝、辣椒酱等产品畅销全国。

      “不与民争利,从无中生有”,瀚海戈壁已良田成片。截至目前,兵团获批创建了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棉花)、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农业“链主”企业加速培育,农业现代化规模不断扩大,兵团级、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135家,各类农工合作社总数达6470家,带动职工群众20.6万人增收,现代农牧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经验启示

      调研组认为,对兵团来说,农业是基础,土地是根本。经过70年的发展,兵团农业基本实现了现代化,基础较好、优势突出、潜力巨大,具备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如山厚望激励着兵团人担当作为、攻坚克难。两年来,兵团全面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在巩固提升中塑造着农业新优势,也为兵团发展经济、集聚人口、兵地融合作出更大贡献。总体来看,在推进农牧业绿色高效发展方面有着以下几方面的经验和启示:

      一是聚力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上发挥更大作用。兵团抢抓国家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行动重大机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积极扩大粮食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通过打造一批千亩示范方、万亩示范片、高产示范基地,带动单产水平整体提升。同时,通过持续优化棉花布局稳量增效,推进果蔬提质扩销,抓好特色农产品创新培育,推动畜牧业重点突破等举措,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二是聚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释放农业发展潜能。兵团高标准推进农田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生产释放更多潜能。紧扣“田、土、水、路、林、电、技、管”8个方面标准,全力建设“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确保建一块成一块。同时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灌区标准化管理和节水型灌区创建,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破解农业发展的“水约束”。

      三是聚力强化科技和装备支撑,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兵团牢牢把握“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关键在改革”,以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为着力点,加快农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从优化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研发应用和推广服务、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四方面突破,确保兵团在农业科技和装备方面的领先地位。

      四是聚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领带动职工群众增收致富。兵团依托各地优势资源,精心做好“土”“特”“产”三篇大文章,向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加快培育农业强企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拓宽职工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作者:光明日报调研组 调研组成员:本报记者尚杰、赵明昊,兵团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研究员毕显杰,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邓昌豫,石河子大学政策研究室主任、副教授卿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