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时评】
2024年4月是第36个爱国卫生月,全国爱卫办以“健康城镇、健康体重”为主题展开活动。活动内容强调以“健康体重”管理为契机,创新推进健康城镇建设;以“健康体重”科普为重点,提升群众健康素养水平;以“健康体重”实践为抓手,推进健康细胞建设。体重作为客观评价人体营养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事关全生命周期,应予以高度关注。
近年来,我国物质生活水平极大提高,肥胖率也不断攀升,肥胖低龄化趋势显著。《成人、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指出,我国18岁以上居民肥胖率达16.4%,6岁以下儿童肥胖率为3.6%,6至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为7.9%。肥胖作为一种疾病,是诱发多种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儿童肥胖不仅会影响健康,更可能影响全生命周期。因此,关爱儿童青少年,坚持健康体重从娃娃抓起,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高度重视“小胖墩”问题。在北京育英学校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孩子们不是要吃得胖胖的,而是要长得壮壮的、练得棒棒的”。儿童青少年作为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其健康关系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和祖国的发展。少年强、青年强既要包括思想品德好、学习成绩优、创新能力行、动手能力强,也要包括身体健康、体魄强壮。助力儿童青少年健康体重,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人民的共同心愿。
塑“身”先塑“心”,要树立健康观念。“不治已病治未病”是我国中医药文化的思想精髓,贯彻“预防为主”是健康中国建设的基本方针。助力儿童青少年健康体重首先要转变其观念,坚持预防先行,摆正心态。一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表明,个人的健康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但60%取决于自己。学校和家长应抓住儿童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期,帮助其正确认识生命、认识自我,树立“自己健康,自己管理”意识,引导其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二要正确认识体重,学会自我评估。学校和家长应注意增强儿童青少年对体重的认知,指引其从科学视角认识肥胖的评估指标以及肥胖可能引发的风险、预防肥胖的举措等,主张以过程性记录的方式进行动态自我评估,从预防层面降低肥胖发生率。三要呵护心理健康,克服肥胖羞耻。预防是关键,肥胖也不可怕。儿童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发展的特殊阶段,较易受他人评论和外界思想的影响,肥胖往往容易导致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危害心理健康。学校和家长应倡导积极观念,帮助孩子摆正心态,克服肥胖羞耻,以发展的眼光激励其正确认识自己、采取正确行动。
塑“身”抓有“形”,要营造健康氛围。助力青少年健康体重需广泛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凝聚全民共识,形成“大健康”环境氛围。各级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全民健康事业,倡导全社会共同关注健康问题,实施全民健康管理。以“健康体重”为切入点,呼吁全民运动,积极举办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利用新媒体等发起网络打卡、网络挑战,“晒”出健康运动积极氛围,推动儿童青少年将运动健康观入眼入脑入心。同时,需要调动媒体力量,塑造健康审美共识。媒体要以动漫元素、动画IP等儿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健康体重”理念;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消除公众对肥胖的刻板印象和歧视;以主流的价值观念,引导公众塑造“以健康为本”的审美观念,谨防儿童青少年走进体重管理的畸形审美误区。
塑“身”当见“行”,要推动健康实践。助力儿童青少年健康体重,要将健康观念意识转化为多维实践。学校当以此为契机促进“健康体重”为主线,积极举办健康知识竞赛、健康大讲堂、体质健康比赛、运动会等多元活动,让儿童青少年学起来、动起来、跑起来,全面促进健康提升。“健康体重”既要依靠运动发力,也要从饮食入手解决根本问题。家长应注意儿童青少年在摄入维持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之外,不应过多摄入能量;要自觉学习科学膳食,做到孩子饮食多样化,三餐定时定量化、少油少盐少糖,保证营养均衡。学校食堂要根据营养食谱,科学配置膳食,合理搭配菜品,让孩子吃得放心、吃得健康。
“欲文明其精神,先野蛮其体魄”。我们要从个人观念、文化氛围、实践举措等多重路径,关心爱护儿童青少年,让体重“健”入佳境,让健康理念深入人心,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弘扬新时代健康文明。
(作者:郭笑雨、王雨莎,分别系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庆医科大学分中心研究员、重庆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