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3月27日 星期三

    加紧建良田 助力提单产

    ——来自黑土地的备耕一线见闻

    作者:郎秋红 薛钦峰 《光明日报》( 2024年03月27日 03版)

      春分时节,东北黑土地上冰雪消融,逐渐转暖。在吉林中部粮食主产区,平静的田野里早早喧闹起来。田间地头工程机械挖沟渠、修路面,正为建设高标准农田抢工期,争取春耕前完成施工进度,助力当地粮食单产再提高。

      在吉林省榆树市土桥镇祥顺村地头上,几台工程机械正在对田间路进行平整。过去2米宽的砂石路经过扩宽、平整、浇筑等工序,正在变成3米宽的水泥路。在村头的另一处施工现场,刚完工的农田沟渠内,两侧新修的护砌沿着沟道向远处延伸。看着新修的农田沟渠和机耕路,村党支部书记吴难说,大家伙儿早就盼着这一天了。

      榆树市位于东北黑土地核心区,是全国产粮大县,拥有基本农田达500万亩,有着“天下第一粮仓”的美誉。祥顺村虽是黑土地,但农田基础设施年久失修。赶上汛期,雨水沿着田间沟渠流淌,将大量农田里的土冲走。种粮大户孙亚新家的耕地就在沟渠边,这些年他家的农田一直受沟渠流水的侵蚀。“赶上水大,把地头冲得到处是水沟,土都被冲走了。”他说。

      去年由于雨大,祥顺村不少农田桥被冲毁。“秋天一场雨,过去的田间土路就成了‘大泥巴’,拖拉机进不去地,粮食拉不出来。不少村民肩扛手抬从地里拉粮食,别提多辛苦了。”种粮大户隋志仁说。

      今年,国家利用国债项目加大对地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支持力度。在国家政策、资金支持下,今年吉林省提高建设标准、增加建设任务、采取工程化试点,长春等粮食主产区比往年提前近一个月开工,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粮食稳产增产的重要举措。

      榆树市计划今年完成50万亩以上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是近年来建设面积最大的一年。去年以来,吉林省在祥顺村投资兴建高标准农田,不仅为该村修建70多座大大小小的农田桥,还铺了40公里机耕路,为农田增施了有机肥。“投资了1600万元,村里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钱,今年一垧地增产1500斤玉米没问题。”吴难说。

      在吉林中部粮食主产区的农安、德惠、公主岭等产粮大县,不少村屯修渠、上电、抛洒有机肥,高标准农田建设一片火热。记者在部分村屯施工现场看到,有村民也参与到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督中。作为施工单位之一的吉林省水利水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施工现场负责人孙波说,抢抓春耕前有利天气,加紧施工,为春耕提升单产抢时间。

      在吉林德惠,建设标准更高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已派上用场。在当地义和村的惠泽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大屏幕上实时显示1500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的气温、土壤指标等各项农业信息。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里不仅有各种监测设备,还铺设了滴灌管道,打了农田井,安装了“水肥一体化”设备。

      合作社理事长林青松去年开始在高标准农田里全部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他将玉米种植密度从5.5万株提高到7万余株,产量明显提高。“今年要把种植密度提高到9万株,产量肯定还能提高。”他说。

      吉林省计划2024年要建成1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力争到2027年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新华社长春3月26日电 记者郎秋红、薛钦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