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3月25日 星期一

    “中华战舞” 大胆创新

    讲述人:国家级非遗项目英歌(潮阳英歌)广东省代表性传承人 林忠诚

    作者: 《光明日报》( 2024年03月25日 07版)

      【一线讲述】 

      龙年春节,被称作“中华战舞”的英歌火到了英国伦敦街头,吸引了全球的目光。看了网络上的视频和网友们的留言,我们英歌人深感振奋。

      我们这支潮阳后溪英歌队组建于1991年,至今已经有30多年了。从最开始,我们走的就是“在创新中传承”的道路。

      传统英歌槌点变化少,表演时间冗长,大场面大同小异。怎么舞出后溪的特色?我们有自己的想法——英歌舞既要“雷打天惊”,也要“清风明月”。我们对传统的“7槌”套路作了大胆创新,演变出14、18、21下槌的套路,为后溪英歌队奠定下“中快板”的基调。后来,我们又演变出28、35、49下槌的英歌套路,不仅槌法繁多,阵势队形更是变化无穷。

      很快,这种新风格受到了乡亲们的喜爱,也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我们。随着后继人才队伍不断壮大,英歌舞也从逢年过节才能见到的节目,变成了日常的广场活动。如今的后溪,不仅有青少年英歌队、女子英歌队、老年英歌队,就连幼儿园的孩子们也能耍上几个套式。

      不仅如此,后溪英歌队还在积极“走出去”。我们上了电视,登上全国各地的展演舞台,还走出国门去表演。随着英歌舞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不少喜爱潮汕传统文化的个人和团体慕名而来。还有自媒体主动找我,希望通过拍摄小视频、纪录片的方式宣传英歌舞的传承创新。

      近年来,潮汕各地十分重视传承发展传统文化,许多学校将英歌舞纳入了课程体系。我也会定期走进校园,走进讲堂,手把手地教孩子们打基础、舞手槌、跳英歌。我相信只要他们接触过英歌舞,就会在心里埋下一颗热爱家乡、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

      我今年78岁了,却和年轻人一样喜欢创新。现在有些老年人在英歌舞里加入了太极元素,甚至还有人在英歌舞里加入拉丁、恰恰、伦巴的动作,这都是很好的尝试。在我看来,英歌舞要革新,不能千篇一律,只要不离开根、不把精华丢掉,就能以“万变不离其宗”的原则去发展、去创新。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雷柯、方曲韵、高建进、吴春燕、唐一歌、王冰雅、宋喜群、周仕兴 本报通讯员 李梦、金永成)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