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
锣鼓喧天、鼓乐齐鸣……3月11日,“龙腾泰山 国泰民安”二月二龙抬头泰山民俗文化节登泰山活动启动。伴随登山者的步伐,沿途24支舞龙队伍进行舞龙表演,在铿锵有力的锣鼓声中“昂首摆尾”,礼迎全国游客登山揽岳。
登泰山、逛泰安老街、打卡泰山石敢当文化园……山东省泰安市正依托泰山这一“最大IP”,串珠成链,山城相融,吸引八方来客。近年来,泰安市立足地方资源禀赋,深耕人文沃土,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深入人心,焕发出勃勃生机。
1.科技加持让文物“活”起来“火”下去
前不久,由山东广播电视台和泰安市委、市政府联合摄制的六集大型系列纪录片《大泰山》再获殊荣:入选“2023年度中国影响力十大纪录片”。
“山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泰山,是中国五岳之首,是首例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大泰山》以唯美的镜头呈现了泰山四季的气象万千,以生动的故事展现了泰山持续至今、无处不在的影响力,阐释了泰山蕴含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续发展的文化基因,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
“《大泰山》可贵意义就在于,它让观众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并收获随时迸发的勇气,保持不断向上的力量。”国家广电总局广播影视发展研究中心战略研究所所长、中广联合会纪录片委员会会长赵捷如是评价。
为厚植文化根基,泰安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精髓,出版发行了《泰山编年通史》《中华泰山文库》《天下泰山》等一批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推出《脉动泰山》《大汶口》等大型纪录片,以及山东梆子《徂徕山花》等文艺作品,持续做好电影《挑山者》、梆子剧《泰山挑山工》、舞剧《挑山》等作品推广,展现出了独特的文化魅力。
如今,影视、动画等“软表达”使得传统文化的形象更丰富、内涵更生动。泰安充分应用数字化手段、技术,激活古老而厚重的传统文化,并成功培育新业态、创造营收增长点。
泰山景区创新实施“数字藏品”项目,精选出200余件产品素材,制定梯次开发规划,策划推出泰山石刻、泰山碑刻、泰山牌坊、泰山奇观、泰山壁画等7个系列数字藏品,用数字化方式呈现历史文化,用科技手段让文物“活”起来、“火”下去。“五岳独尊”“风月无边”“如意”“虎字石刻”四款具有代表性的泰山石刻景观数字藏品,首期3.2万份一经上线即“秒光”。
“数字藏品供不应求,印证了消费者对富有文化内涵的数字藏品的喜爱,也为泰山景区创造了一种新的文旅消费业态。”泰山景区管委会政策法规部部长王其勇说。
古今交融、虚实结合,在数字化的加持下,传统文化变得“可亲可近”“可感可知”,正被赋予新的势能。
在国际文化大数据(泰山)产业城“图像的故事”展厅,利用数字化科技从中华数千年传承的壁画、字画、针织丝织作品、篆刻、雕刻艺术品等文化遗产中提取图形要素,后经现代光影技术重新演绎,让游客穿越时空幻境,沉浸式感受东方“智”美。目前,国际文化大数据(泰山)产业项目已完成5亿字古籍数字化整理和8000多幅古图文导入,储备了1000多件可定制设计数字文创产品。
泰安市泰山区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引导动漫文化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漫产品,探索走出产业发展与文化传承相结合的融合之路。双语动漫数字产品《泰山之魅·非遗传承》入选山东省对外交流与合作资料库。108集动漫以中文配音和中英字幕的双语模式,在风趣活泼地展示泰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也向全世界展示了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
2.文旅融合让传统文化绽放新光彩
2023年,泰山频频登上热搜,“青春没有售价,泰山就在脚下”……一个个话题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打卡;泰山景区接待进山游客862万人次,比2019年增长106.4%,刷新历史最高纪录。
泰安依托泰山这个“最大IP”,吹响文旅“二次创业、再创辉煌”冲锋号,做好“泰山+”“串珠成链”文章,泰安、泰山吸引力不断增强。
刚刚过去的这个寒假,位于泰安市岱岳区的大汶口博物馆迎来了假期研学热潮,模拟考古、陶艺体验等项目,让孩子们在互动中了解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文化保护传承中心(大汶口遗址管理中心)主任张保卫介绍,博物馆借助图文展示、场景复原、多媒体等手段,展示大汶口遗址的发掘成果和历史价值,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去年接待游客逾6万人次。
文与旅相伴,旅因文而兴。泰山石敢当文化园、泰山东御道等新景点建成开放,泰山博物院、泰山·黄河—大汶河文化旅游生态廊道等项目加快推进,泰山登山道路照明安全工程顺利实施,泰山新闻出版小镇成为全国最大新闻出版产业集群,东平大宋不夜城、新泰吾悦广场·平阳里步行街获评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一个又一个文旅项目让文化以生动可感的方式呈现,泰安也因此被评为中国最具文旅投资价值城市、2023美丽中国首选旅游目的地。
非遗,是诠释文化“两创”的有效载体。
泰山脚下,李氏石壶制作及烧制技艺传承人李士勇,将传统的雕刻工艺与现代先进的烧制技术结合起来,将泰山木鱼石茶壶手工雕刻完成后装窑,通过近1000度的高温烧制,制作出精美的泰山石壶。
“泰山石壶传统的制作工艺、极强的艺术性深受市场青睐,我们这儿生产企业从十几家发展到了40多家。”李士勇说。
“传统文化只有与时俱进,走进大众生活,才能拥有更长久的生命力。”泰安市文化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说。泰安市充分挖掘地方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将非遗文化与产业振兴相结合,建立市级传统工艺振兴目录,评选扶持非遗工坊,通过提供政策扶持、培育传承人、提供就业培训等措施,积极探索推进非遗产业化道路,助力非遗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同时,泰安还深入推进“山东手造·礼遇泰安”工程,依托现有泰山玉、泰山茶、桃木制品等优势产业,培育产业龙头,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
3.惠民利民让特色文化更有生命力传播力
上妆、描眉、整理戏服道具,一会儿工夫,一支有趣的高跷队出现在眼前。随着喧闹的锣鼓声开场,来自泰安市宁阳县磁窑镇的高跷队队员们身着色彩鲜艳的戏服闪亮登场。
在位于泰安市天颐湖旅游景区的2024春节山东乡村文化旅游节(泰安)现场,演员们双腿绑着1.2米高的特制木跷,伴随着鼓点在现场走动,不停变换着队形,轮番上演拿手绝活儿,欢腾奔放、风趣诙谐的表演风格引得现场观众欢呼喝彩。
乡村文化旅游节期间,泰安按照突出特色、区域集聚、精心宣推、全面开花的工作思路持续推进,共策划精彩民俗、浓厚年味等12个系列50余项重点活动,充分展现泰安好品好物、美景美食、文化文艺、风情风貌,不断掀起乡村文化旅游热潮。
“文化要有生命力、传播力,就必须惠民利民,走进人民群众,以活泼生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服务和参与到群众生产生活中来。”泰安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洪涛说。
去年以来,泰安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四季“村晚”活动,进一步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着力打响泰安特色文化活动品牌。泰安市在首届小戏小剧节期间,举办了大汶河畔的非遗“村晚”,古戏台上唱大戏,不断丰富古镇文化生态,激活大汶口旅游发展活力。群众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占比三成有余,极大提升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让文化活动融入群众日常生活。桃花源里的“村晚”举办当晚,吸引游客5000余人。截至目前,泰安市共计开展四季“村晚”4000余场次,惠及群众200余万人次。其中,肥城市刘台村入选全国春季“村晚”示范点,东平县“渔家风情唱村晚 传承非遗促发展”成为山东省“四季村晚”典型案例。
“真有意思,这些东西我从没见过。”1月25日,2024“龙跃齐鲁过大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沉浸式体验展在泰安市文化馆乡村记忆博物馆拉开帷幕,一位来自泰安市岳峰小学的学生指着留声机、爆米花炉说。当天,近百名群众走进博物馆看展品、逛非遗、品民俗,展览将传统文化内容与现代科技手段有机结合,带给游客尤其是中小学生游客独特新颖的传统文化体验。
一个古老的台架,一张雪白的幕布,一套用了50多年的泰山皮影,一个人的演出,一段段抑扬顿挫的唱词,这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泰山皮影。今年春运期间,泰山皮影戏代表性传人、今年79岁的范正安受泰山火车站邀请,来到候车室,为候车的旅客们送上一台台充满地方文化韵味的泰山皮影戏,这份额外的惊喜让旅客们直呼“温暖”“过瘾”。
“泰山皮影主要是讲泰山、说泰山,故事大多与泰山有关。”范正安说,国家重视传统文化,作为非遗传承人,更应该用皮影戏歌颂新时代,把泰山皮影戏一直传承下去。
(本报记者 赵秋丽 李志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