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编者按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不仅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更是代表委员们躬身实践的工作日常。本刊特邀请三位代表委员,讲述他们助力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履职故事。
推动港口数智化转型
讲述人:江苏省太仓万方国际码头有限公司营运操作部门机班副大班长 褚锋代表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
作为基础性、枢纽性设施,港口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港口行业也一直在努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拿太仓港来说,数字化、智慧化、绿色化“三化”创新始终贯穿于港口生产经营发展的方方面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从工作实践看,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港口在发展过程中不仅关注传统的运输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更要侧重于利用新技术、新模式和新理念,为交通运输行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港口要在做强煤炭、矿石、木材、砂石等传统货种的基础上,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将发展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港口企业要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运用5G、智能网联、数字孪生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智能化、自动化改造,加快传统港口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高素质人才,技能人才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对于企业提升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我所在的港口一直把深入推进绿色低碳转型贯穿港口规划、建设和运营全过程,不断增加低碳设备的使用,推行采用清洁能源,推广绿色运输方式。未来,我们港口人还要继续深化绿色港口建设,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港口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
作为一名新时代港口产业工人,下一步,我会继续立足自身岗位,奋力在技术、操作上实现创新,通过持续开展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推动港口数智化转型,实现更加高效、安全、环保和可持续的发展,为建设世界一流港口、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苏雁、陈晨采访整理)
化盐碱地为聚宝盆
讲述人: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厅长 葛建团委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甘肃省是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重要区域,甘肃省生态环境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深入贯彻落实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部署,担好上游责任,坚决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切实加快美丽甘肃建设。
我曾在地处甘肃河西走廊西端的嘉峪关市工作近6年,家在兰州。回家途中,窗外原野开阔、山峦绵延、天高云淡,可是茫茫戈壁滩多是盐碱地,一些地方寸草不生。土地盐碱化不仅影响正常农业生产,也是这一区域生态脆弱的重要原因。那时我就想,如果把这些沉睡的盐碱地唤醒,加之以当地充足的光照资源,那该是一幅多么好的沃野千里画卷。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治理和利用盐碱地是拓展农业生产空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土壤又是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所以,后来到甘肃省科技厅、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工作,关乎耕地、关乎土壤的盐碱地综合利用,始终是我密切关注的话题。
甘肃省的盐碱耕地主要分布在内陆河流域,涉及河西走廊黑河灌区、石羊河灌区、疏勒河灌区和黄河流域引黄灌区,同时在旱作区提灌及河谷川地边缘也有零星分布。我国盐碱地多,部分地区耕地盐碱化趋势加剧。可以说,开展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意义重大。
在今年的提案中,我针对加强盐碱地治理、开发和利用中存在的短板和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希望通过加强规划引领,推动盐碱地综合利用“有序有力”;加强论证监测,推动盐碱地综合利用“统筹兼顾”;加强科技供给,推动盐碱地综合利用“良种良技”;加强激励约束,推动盐碱地综合利用“保障到位”。四个方面协同发力,唤醒沉睡盐碱地,打造绿色聚宝盆。
作为民建界别的政协委员,密切联系经济界也是我们的特色和优势,所以我们参政议政的着力点和重点往往会放在经济建设方面,通过捕捉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撰写提案,积极反映社情民意。今后履职中,我将继续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资政,为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宋喜群、王冰雅采访整理)
让乡村产业更有奔头
讲述人: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五里墩村党支部书记 王银香代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强调“着眼促进农民增收,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培养用好乡村人才”。作为一名村党支部书记,我要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团结带领群众加油干,发展特色产业,努力增加群众收入,实现共同致富,建设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还记得多年前,我刚到五里墩村时,没山、没水、没资源,只有一片贫瘠的盐碱地。村民间还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五里墩呀五里墩,地穷人穷扎穷根。”刚一上任村支书,我只想着一件事:得把整个村带富才行。村里的土地盐碱化严重,我们就在专家的建议下,引入畜牧养殖业。实践中,“农牧结合、有机循环”的发展模式也逐渐成熟起来,并一直持续到今天。
作为一名党员,作为村支书,我领着大伙干事业、找出路,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自己受多少苦、多少累都心甘情愿。
为更好实现产业化经营和全链条发展,我带头组建山东银香伟业集团,将村里的产业链不断拉长。这些年,我们打下“种植基地5万亩—奶牛存栏3万头”的产业基础,形成包括牛奶、牛肉、蔬菜、副食等在内的产品体系。乘着互联网的东风,我们还注册有机鲜蔬品牌“优鲜福”,在开设有机食品实体店的同时,开启电商和直播带货,向新零售行业布局。全产业链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带动1万余人增收,村民人均年收入达6万元。村民们说:“没想到盐碱地里也能抱出‘金娃娃’,农业成为更有奔头的产业。”
下一步,我们计划在农牧结合、有机循环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全产业链建设。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过程中,以农业为基础,实现种植、养殖、加工、销售全链条发展,形成产业环节相互联结、产业价值农民共享的发展机制,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同时,我们还将不断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推进优质产品品牌建设,把好产品卖到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五里墩村的发展步伐会更快,向着产业兴旺、生态优美、幸福宜居的美丽新乡村大步迈进。
(本报记者刘梦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