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场连线·一线讲述】
我是来自广州最北山区供电所的基层电力工作者。这些年,我和同事们定期到各村开展“电力便利店”服务,把电力服务送到村门口。在一次进村服务中,我见到了陈勇,来到他的腊味厂。
这家位于从化区吕田镇桂峰村山间的小型腊味厂,以二十多年熏晒腊味的“资历”,在当地颇具盛名。和大多数传统腊味作坊一样,这里的生产加工方式是燃烧木柴。木柴成本较高,运输相对不便。烘烤腊味时,不仅火候难以掌握,还会产生大量烟雾。
面对这种情况,我和同事向陈勇宣传“柴改电”方案。一开始,听说需要投入高温热泵烘干机等设备,陈勇有些犹豫。我们就和他一起,从节能、环保以及成本上细致地进行了对比分析。我们多次上门终于打动了他,陈勇作出了“柴改电”的决定。他说:“这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安全、环保、节能,听完很难不心动。”
方案敲定后,我们协调力量,三天不到就拉好了三相电源,安好了三相电能表。腊味厂也很快接入了高温热泵烘干机等高功率设备开展生产。前不久,我们在回访中了解到,现在陈勇的腊味厂年产能提高了近一倍,产品品质也有了提升。许多村民受到启发,也积极加入“柴改电”中来。
这样的故事让我感到欣慰。从工厂到乡村,从生产到生活,绿色发展是必由之路。我愿尽我所能,继续推进乡村新电气化建设,加快构建乡村新型电力系统,以优异供电服务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本报记者吴春燕、唐一歌、刘梦采访整理)